他去?
他一個三品吏部侍郎,手上一沒大權(quán),二沒人支持,在官場尚且稚嫩,憑什么去做這件事?
這不過是圣人想當(dāng)然的決定罷了。
當(dāng)然,承安帝也沒說一定要杜晚楓去,單獨召他入宮,也只是想試探試探杜晚楓在此事上的態(tài)度。
如果杜晚楓真的是個賭徒,那這件事也未必不是他的機會。
一個他走上權(quán)力的頂端的機會。
雖然樹敵了一大批,時刻處在生死殺伐的壓力之下。但也可以借機掌握權(quán)勢,豐滿自己的羽翼。
可是最危險也最快的一種方式,杜晚楓要是只有自己一個人,那他就干了!
然而不是。
他還有整個杜家需要支撐,還承托著無數(shù)人的期待,他們將身家性命都交給了他,由不得杜晚楓孤注一擲去做這樣的豪賭。
所以杜晚楓早就決定了,他不會走他父親的老路。
他也沒想著以杜探花郎的身份去位極人臣,他決定安然隱匿于地下,去秘密織就大網(wǎng)——
他昨日在承安帝面前那番話,就做好了今后都不被他重用的準(zhǔn)備。
一個吏部侍郎就已經(jīng)足夠了。
以后明面上他只求無過無失,再立一點小功勞,讓人無可指摘便足矣。
也是這一次的事情讓杜晚楓下定了決心。
因為太出風(fēng)頭了,總會給自己惹上這樣那樣的麻煩。
也許是這些年圣人交給他的差事他都完成得太好了,有超乎他預(yù)期的表現(xiàn)。也或許是杜寒秋兒子這個身份,時隔多年仍然被多方矚目,杜晚楓這次差點就走入了坑里。
這也讓他感受到朝堂比他想象的還要兇險,每一步都要如履薄冰、小心謹(jǐn)慎。
因為不知道什么時候前面就有危險在等著你。
“咱們大閩王朝,怎么就找不出一個海晏、追鸧那樣大無畏,將蒼生福祉擔(dān)負(fù)在肩、流芳千古的清官呢!以至于發(fā)生了這樣的事情,竟然無人站出來!”
萬九洲飲下了一口酒,臉上帶著點悲愴。
海晏,追鸧,那都是前朝著名清官。
前朝中期,慶隆帝設(shè)壇西苑,一心修道。不上朝,不問事,百姓民不聊生。
時任海元知縣的海晏,帶著口棺材就去了都城。在奏疏上羅列了皇帝十九條罪狀,痛陳他身為一國之君,卻不理朝政,不問蒼生問鬼神。上對不起天,下對不起黎民百姓。
最后更是膽大包天說圣人如果實在不想當(dāng)這一國之君,還不如早早退位做一個逍遙的太上皇。
這番言論讓慶隆帝大怒,說要斬了他的腦袋。
這時候底下人告訴他,海晏早知道這份奏疏一呈上,他斷然再無生路。所以早就備了一口薄棺,儼然已經(jīng)做好了赴死的準(zhǔn)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