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將王承宗才十一歲的大兒子王知感扶持了起來,讓他暫時擔(dān)任成德節(jié)度留后。
至于這個留后能不能轉(zhuǎn)正,那由不得他們,得看天兵的態(tài)度。但王廷湊退的這一步,算是讓成德內(nèi)部的局勢穩(wěn)定下來了。
然后自然就是求和使者的人選了。
王文昌和王廷湊都干掉王承宗了,自然不會再來冒這個險,其他人也紛紛推脫,最后就有人說,反正只是來向天兵表個態(tài),等得了回復(fù),天兵愿意接受求和,再選使者也不遲。
于是就只有呂糧吏一個倒霉蛋帶著王承宗的人頭來投降了。
章立早聽得唏噓不已,沒想到自己就打個仗的功夫,不遠(yuǎn)處的真定城里居然就發(fā)生了這么多的故事。
不過對面這么配合,那事情就很簡單了。
將呂糧吏留了一夜,等其他地方的戰(zhàn)場也都出了結(jié)果,章立早才把人放回去。
……
得知天兵同意何談,焦急地等了一夜,眼睛都快熬紅了的眾人都是松了一口氣。
王廷湊卻沒有放松,而是盯著表情依舊很為難的呂糧吏問,“他們是否還有別的要求?”
眾人的心立刻又提了起來。
“是,他們提了不少要求?!眳渭Z吏說著,從袖中摸出一份清單來,雙手遞給王廷湊,“都寫在這上面了?!?/p>
這還是他求來的。
本來章立早是要他轉(zhuǎn)述的,但呂糧吏聽完之后,感覺自己要是敢當(dāng)著王廷湊等人的面將這些話說出來,這條小命也不用要,于是以“擔(dān)心慌亂之中記岔了”為由,懇請章立早寫了這份清單。
此刻,將清單遞出,他就立刻后退。正好其他人都湊上來想看,呂糧吏很快就順利躲到了角落里。
而那邊觀看清單的人,卻是發(fā)出了一聲又一聲的驚呼。
章立早提的
“天兵不將我等放在眼里,朝廷難道也能嗎?”
眾人吵嚷半晌,都只是在抱怨,并未討論出任何應(yīng)對之策,最后還是只能將視線轉(zhuǎn)向王廷湊,讓他來出這個頭。
王廷湊也并未推辭,他抬手止住了眾人的話,對呂糧吏道,“天兵究竟是怎么說的,這是最后通牒,還是能再商量?”
眾人也循著他的視線望去。
呂糧吏心中叫苦不迭,但也知道既然做了這個中間人,事情一日不完,他就一日不得消停。
好消息是,現(xiàn)在成德這邊應(yīng)該是不會隨意殺他了,至于天兵……
雖然在呂糧吏眼里,他們比王廷湊可怕一百倍,但他也不得不承認(rèn),他們并不濫殺,甚至很講道理。在戰(zhàn)場之外的地方,天兵的行事都是依著法度來的,在百姓中間名聲很好。
呂糧吏已經(jīng)打定主意,等辦成這件事,他就辭了差事,去村里買上幾十畝良田養(yǎng)老——賦稅若真能降到那般低,這田就大可種得了,有天兵在,也不用擔(dān)心官府不守信諾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