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元璋和朱標就回過神來,臉上皆露出了哭笑不得的表情。
“乖孫,這糧食產(chǎn)量,乃是天定。自古以來,便從未聽聞有誰能改進增產(chǎn)的。”朱元璋雖然寵愛這個孫兒,但對于這種根本不可能實現(xiàn)的想法,他還是感到有些無奈。
“雄英,你這份心固然是好,但這畝產(chǎn)之事,難。”朱標搖了搖頭,這東西就沒有聽說誰能成功的。
朱雄英自然是知道他們不信的。
雖然說他有心解釋。
但估計也解釋不明白。
他也不爭辯,只是堅持道:“皇爺爺,父王,此事雖難,但若是不試,又怎知不可為?就讓孫兒在后院開墾幾畝地,當作嘗試,若是成了,也算是為大明增添一份福祉。”
朱雄英小臉認真。
這個時候,朱元璋心中的不悅早已煙消云散的差不多了。
嗯他知道,這孩子所求之事,并非為了自己,而是為了大明,為了百姓。
雖然此事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。
但。
朱雄英有這份心,便已是難能可貴了。
小小年紀,就開始想著百姓了啊。
這未來,不妥妥的是明君?
“好?!敝煸八妓髌?,答應了下來,“既然你執(zhí)意如此,咱便允了你。不過,你可要好好侍弄,若是種不出東西來,可別在皇爺爺面前哭鼻子?!?/p>
“孫兒遵命!”朱雄英躬身。
隨即他就和朱標離開了乾清宮,父親朱標那邊目前正在監(jiān)國,需要忙碌的事情很多,朱雄英也就自己回到了東宮。
東宮。
朱雄英雖然心中,已經(jīng)有了對接下來的一些規(guī)劃。
但他也清楚一個道理。
巧婦難為無米之炊。
無論是改良火器所需的‘新型火藥制造技術’,還是種植高產(chǎn)作物所需要的種子,也就是土豆和紅薯,這些東西都必須用國運值來兌換。
國運值夜只有在皇爺爺朱元璋正式頒布殿閣大學士制度,并成功推行之后,才能真正到手。
現(xiàn)在只能等了。
翌日,早朝。
奉天殿內(nèi),氣氛莊重而肅穆。
太子朱標站在御座前,神情斷肅,目光掃著文武百官。
“陛下口諭,今日朝會,有事宣詔。”
朱標看了看臣子們,聲音很平靜,可卻含有著威嚴,“四輔官制度存在諸多弊端,于國朝大治多有不便;經(jīng)陛下圣裁,即日起,廢黜四輔官制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