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標頷首:“準?!?/p>
朱雄英轉(zhuǎn)身面對百官,聲音清越:“‘一條鞭法’決意推行。先行在京師轄下各縣試辦,由中書省左丞相李善長總領(lǐng)其事?!?/p>
此言一出,階下頓時起了一陣輕微的騷動。
眾人都看向站在文官首列的李善長。
被點名的老臣李善長微微一震,顯然未曾料到這燙手山芋會落在自己手中。
誰不知一條鞭法觸動的正是豪強利益,主持此事者必將成為眾矢之的。
朱雄英目光落在李善長身上:“李相國乃文官表率,深得皇祖父信任,此事非李相不可勝任?!?/p>
朱標亦開口道:“善長,此事關(guān)系國計民生,望卿勿辭?!?/p>
李善長變色徹底大變,他出列躬身,聲音沉緩:“太子殿下、長孫殿下,老臣年事已高,近年精力已大不如前。如此重任,恐負圣托。還請另擇賢能。”
話說得謙卑,但在場誰都聽得出推脫之意。
這位三朝老臣,顯然不愿蹚這渾水。
朱雄英神色不變,語氣卻加重了幾分:“滿朝文武,若連李相都擔不得此任,還有誰能擔得?”
話已至此,李善長深知再推脫便是違逆。
他深吸一口氣,須發(fā)微顫,終是躬身領(lǐng)命:“老臣遵旨?!?/p>
朱雄英頷首。
基本上這就差不多了。
李善長在大明朝,絕對是屬于重量級人物了。
有他出面,新法推行肯定能多幾分把握。
讓李善長敲定這件事后后,奉天殿內(nèi),百官肅立。
他們心中各有所慮。
經(jīng)此一事,眾人皆看清這位年幼的長孫殿下絕非易與之輩。
而李善長接過這道旨意時,便知自己已無退路。
新法成敗,不僅關(guān)系國運,也將決定他李家的未來。
這對于他們而言,絕對不是什么好事。
朝會散去
往常,隨著朝會散去,大家伙也就各自離去了。
百官們該忙的的就忙去了,該回家的回家,可今日,奉天殿外的漢白玉廣場上,卻未如往常般迅速冷清。
相反很是熱鬧。
文武百官三三兩兩聚在一處,低聲交談。
他們交談的內(nèi)容,自然是今日的朝會內(nèi)容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