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目光一轉(zhuǎn),投向了遠(yuǎn)處暮色下浩渺無垠的鏡湖。
“此處距離鏡源縣一號碼頭,還有多遠(yuǎn)?”
聽聞此問,小廝連忙站起身,順著公子的視線朝鏡湖方向眺望片刻,隨即躬身稟告:“回公子,順著田埂小路過去,約莫三里地?!?/p>
“三里……”
楊文炳略作沉吟,當(dāng)機(jī)立斷,“這樣,我自步行去一號碼頭,乘船入城。你則留在此處繼續(xù)排隊(duì),稍后若是遇見許靈嫣小姐,便讓她到明燈橋?qū)の視?huì)合。”
“是,公子。”
交代完畢,楊文炳再無絲毫猶豫,利落地翻身下車,順著路旁一條僻靜的田間小徑,朝著鏡湖碼頭的方向大步流星而去。
在鏡源縣,水路運(yùn)輸至關(guān)重要,因此沿湖修建的碼頭為數(shù)眾多。
其中,僅靠近縣城的官用碼頭便有三座。一號碼頭位于城東北,三號碼頭坐落在南邊的鏡湖灣,而二號碼頭,則正好設(shè)在連通城區(qū)的湖口灘。當(dāng)?shù)匕傩者M(jìn)出縣城,除了陸路城門,亦可選擇從碼頭乘船,反而更為便捷。
恰好,楊文炳此行的目的地,正是燈會(huì)最為璀璨熱鬧的明燈橋。
而那座橋,便橫跨于湖口灘之上。
……
與此同時(shí),縣城以南的鏡湖灣三號碼頭,那艘宛如水上宮殿的巨大樓船,依舊靜靜地停泊在晚風(fēng)之中。
此刻,船上的人影正絡(luò)繹不絕地走下舷梯,沿著湖畔的青石板路,三三兩兩地向城區(qū)方向行去。
這些人,大多是數(shù)日前便已抵達(dá),專為參加王府舉辦的“鏡湖文會(huì)”而來。至于觀賞燈會(huì),對他們而言不過是錦上添花的余興節(jié)目。
他們之中多為名動(dòng)一方的才子墨客,身份地位皆不尋常。
故而入城時(shí),也無需像尋常百姓那般苦苦排隊(duì),只需行至城門處,向守城兵士亮出文會(huì)請柬或能證明身份的信物,便可暢通無阻。
樓船上的人漸漸稀疏,而位于船樓二層的雅閣內(nèi),卻傳來一陣窸窸窣窣的衣料摩擦聲。
“吱呀——”
雅閣深處,臥房的門被輕輕推開,一位身著米色對襟襦裙的臨汐郡主走了出來,只是臉上不似往常那般淡然高冷,反倒是帶著幾分迷茫。
“這身……如何?”
“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