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好一個‘形從禾而穗散,聲隨氽而酒香,義取稷而養(yǎng)民?!?/p>
“此等拆文解字之法,實在是令人驚嘆!”
沈硯清看到第一句,便驚的拍案而起。
縣丞周文遠聞言,不由探頭湊近來看,很快面露驚色。
忽然聞,堂外飛來一些玉琮色雀鳥,繞著屋頂梁柱,嘰嘰喳喳盯著案上這串金黍。
眾副考官們都是面面相覷,紛紛爭相傳閱這份卷宗??戳诉@份卷宗,再看其它蒙生的答卷,已經(jīng)索然無味。
“完美!”
“這這是一份滿分卷!”
“黍,分解為三:禾、入、水。
入部:青銅器「簋」,器形似「入」。入非入水,而是入祭。祭祀時,黍盛入「簋」中,化為文氣?!?/p>
“這[入]部,解的妙?。?/p>
下官還是頭一次見到,有人如此解答這[入]部!”
“老夫分明嗅到這金黍里,有《詩經(jīng)》彼黍離離的悲愴、十月獲稻的歡欣、為此春酒的甘醇——大周圣朝無數(shù)年的農(nóng)耕史詩,竟凝在這一縷異香中!”
“寫的太好??!”
“解答的毫無瑕疵!”
“看此人用文術(shù)凝結(jié)出的這串沉甸甸的黍谷穗,足足有一尺長,令人嘆為觀止!”
“此份答卷,恐怕連我等,也答不到如此完美吧!”
眾考官們爭相傳閱。
“不錯!”
蔡巣撫須而笑,心頭十分滿意。
這份答卷,他估摸著,應(yīng)該就是李家三郎李云霄所作。
畢竟,他昨夜便提前暗示,令李云霄準(zhǔn)備[黍]字。有李府之助,深研一夜,才可能寫出如此完美的答案。
其余世家才俊,倉促之間作答,定然難以寫的如此完美。
“裴老夫子,您看這份卷宗,成色如何?可否甲等第一?”
蔡巣謙遜的朝裴老夫子,問道。
有裴老夫子的親口背書,萬一有人指責(zé)他暗助李云霄,他也有足夠的理由駁斥。
甲一乃是江州府文壇泰斗欽點,誰敢質(zhì)疑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