突然,茶館的門被輕輕推開,王建國走了進來。
他看著滿桌的訂單,語氣復雜:“你們這是……真的動起來了?”
林硯微笑著回答:“這不是表演,是我們生活的延續(xù)?!?/p>
王建國點了點頭,眼中閃過一絲感動。
這片老城區(qū)的文化傳承,正在通過這些年輕的手藝人重新煥發(fā)出新的生機。
窗外,陽光灑在修復好的銅壺上,映照出一片金黃。
阿依夏望向林硯,第一次露出了真心的笑容。
遠處傳來孩童嬉鬧的聲音,仿佛整個老巷都在蘇醒。
翌日,茶館里的氣氛溫暖而寧靜。
林硯微笑著招呼大家繼續(xù)手頭的工作,阿依夏則忙著整理桌椅,偶爾抬頭露出真誠的笑容。
就在這時,一陣輕微的敲擊聲打破了短暫的靜謐。
林硯抬起頭,看見幾名志愿者正拿著工具從外面走進來。
他們帶來了幾件古老的物品,準備用來裝飾茶館。
林硯接過一個精致的木雕,細細端詳,不禁感嘆道:“這些老物件真是承載了太多故事啊?!?/p>
林硯帶著志愿者們開始在廢墟中清理出一條通道,試圖為茶館創(chuàng)造更多的可用空間。
正當大家忙碌時,木工師傅古麗米熱突然喊道:“快來看!”
眾人圍攏過去,只見她正蹲在一個角落里,手中捧著一塊布滿青苔的石碑。
石碑上清晰可見兩個大字——“團結”。
“這是上世紀五十年代老一輩留下的印記。”古麗米熱輕聲解釋道,聲音中帶著敬意。
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,靜靜注視著這塊飽經(jīng)風霜的石碑。
林硯提議將石碑作為茶館的核心保留下來,這個建議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贊同。
第二天上午,一位西裝革履的男人出現(xiàn)在茶館門口。
他是趙明遠,自稱是來考察文化項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