雁來那個宗室身份,本來就有不少人不認可,況且他還知道,宗室之中確實有那么一些人,沒有什么能力,要求卻不少,與其以后再因為名分問題生出爭議,不如從一開始就徹底分清楚。
他這么一說,另外兩位也都點頭贊成。
幾人達成統(tǒng)一,又問李吉甫,“安邑公怎么看?”
李吉甫沉吟良久,才道,“以本心而言,我也贊成諸位的說法,但你們可曾想過,這樣一來,就要重開天地,再不是李唐天下了?!?/p>
若是按照李夷簡的意思,那就不該保留大唐這個國號,而是像武則天那樣行事。
但雁來和天兵似乎都對“大唐”這個名號頗為眷戀,要不然,也不必費這么多功夫。既然想保留國號,那么李夷簡所說的徹底劃清界限,就根本不存在。
那由儲君而即位,顯然更合適。
別人還好,李夷簡聽到這里,不由陷入沉默。
他剛才贊同另一條路,是出于公心,但是他雖然姓李,但也不能代替所有李氏族人,放棄皇室宗親的身份。
另外兩人見狀,便先改了口道,“安邑公所言有理,之前幾次典禮都是經(jīng)由令君首肯,想來她心中早有計較。如此,我等自然也不好擅作主張?!?/p>
“是極,不如具本上奏,由令君擇選?!?/p>
“正該如此?!?/p>
但具本上奏,讓雁來自己選,當(dāng)然也是有策略的。
要是直接將兩條路線擺出來讓她挑選,那跟直接去問她本人的意見有什么區(qū)別?
政治是不能這么直白的。
就算所有人心里都有了傾向,但該走的流程還是要走。
所以政事堂先送上了請求給她加九錫的奏折,然后不出預(yù)料,被原模原樣退了回來。
她甚至連一個字的批注都沒有做,可見是很不滿意了。
眾人不由得贊嘆李吉甫揣摩圣心的本事。
李吉甫卻只是淡然微笑,他確實在這上面花了不少心思,而且也自覺看得比較清楚。
其實還有一點他沒說,李吉甫認為,雁來應(yīng)該會選這條路,也不單是因為“大唐”這個名號,而是她要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,做前人未曾做到的事。
謀朝篡位畢竟是謀朝篡位,即便天下人都認同她這個天兵之主能成為萬民之主,也只是針對她本人的。
在法統(tǒng)承繼上,終究是名不正言不順。
就像天后去世之后,武周王朝也煙消云散。
可是以女子之身成為儲君,再承繼大統(tǒng),就不一樣了。
世上本來只有皇太子、皇太弟、皇太叔,若是有了皇太妹,以后就能再有皇太女、皇太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