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夕,細雨蒙蒙,東北肥沃的黑土地已冒出點點綠意,天氣回暖,路上行人換上了薄衫,漳縣縣城里四處可見賣上墳祭祀用品的香火攤子。
晌午過后,兩人一馬走入城中,走在前面牽馬的那位少年郎猿臂蜂腰,行動間顧盼神飛,一看就是位練家子。
側后他半步的青年男子背著書箱,烏發(fā)如墨,容貌俊美,一副端方君子做派,雖一身寒酸布衣,卻如芝蘭玉樹般散發(fā)著清冽的光澤。
“云瑟,這就是你老家?接下來的路怎么走啊?”吳深摸了摸駿馬的鼻子,問身邊的人。
杜云瑟抬眼看著熟悉又陌生的漳縣街景,心中思緒萬千,片刻后回答,“我已六年未曾回來,且家在鄉(xiāng)下,不熟縣城的路?!?/p>
吳深大開大合地拍了拍杜云瑟的肩膀,“你這次回來能待很久,伯母在天有靈肯定很高興?!?/p>
杜云瑟沒有回答,生母急病的信傳入京中時,杜云瑟正被困在恩師文暉陽府上,等他終于拿到被攔在府門外的信件,同時傳到的,還有母親已經(jīng)病逝的消息。
那天他抬頭看了許久的天空,回去換上麻衣,朝杜家村的方向磕了九個頭,在戒備森嚴的文府大門內跪了三天,直到圣上下旨贊他純孝,恩許他歸家祭母。
杜云瑟覺得自己當不起“純孝”二字,如果他真的做到了孝,就不會父母去世時都不在身邊了,父親離世他尚能趕回來送葬,母親之死他卻連葬禮都未能參加。
每每思及此事,杜云瑟都覺得自己愧為人子,無比自責。無論有多少不得已之處,沒有做到就是沒有做到。
吳深見狀知道自己勾起了杜云瑟的傷心事,連忙找補,“伯母看到你平安回來,一定不會怪你。這樣,正好明日是清明,我多留一日,買些香火祭品和你一起去祭拜伯母,幫你說說好話?!?/p>
杜云瑟已經(jīng)回神,“圣上下旨讓你十五日內趕赴任上,一天都不能耽擱,你在城里休整一下,今晚就得繼續(xù)趕路。”
吳深聞言悶悶不樂,“你說圣上到底是什么意思,抄了我家,把我全家人都流放去南邊,偏偏點我去東北邊境當個總旗?!?/p>
吳深是當朝大將軍吳定山的老來獨子,幾個月前,震驚朝野的江南結黨貪墨案事發(fā),矛頭直指東宮太子,圣上大怒,發(fā)落了一大批朝臣,為太子說話的當代大儒文暉陽被下獄,和太子母家有姻親關系的吳定山也被革職抄家,全家流放。
天子一怒,威如雷霆,無人敢再觸其霉頭。
“圣上留吳家一命,還對你另做安排,應該不會徹底舍了吳家,你先遵旨行事,萬不能再出差錯?!?/p>
“我也這么想,可一個總旗——”吳深搖了搖頭,他可是大將軍之子,被貶到邊關當個正七品的麾下只有五十人的總旗,落差可謂極大。
“我出京前,匆匆見了我父親一面,他讓我盡忠職守,奮勇殺敵,不用掛念他們。南邊潮濕多瘴氣,抄家后他們沒剩多少家當,也不知道能不能適應?!眳巧畎β晣@氣。
杜云瑟眸光微動,吳定山是曾跟著圣上出征多次的老將,對當今這位皇上的了解很深,他這么囑咐兒子,看來此案背后確實另有隱情。
杜云瑟獲準出京幾日之后,被軟禁在東宮的太子忽發(fā)惡疾,皇上起了慈父之心,放出獄中一批與太子有關的重臣,或貶謫出京,或抄家流放,或就地軟禁,總算是都保住了性命。
吳深接旨后不敢耽擱,見過了父親便立即快馬加鞭趕往駐地,在半路碰到杜云瑟,帶了他一程路,讓杜云瑟比預計早到了幾天。
“文先生被軟禁在自己府上,除了不能出行,不能與外界通信,其他方面與以往無異,你可以放心了。”吳深說著,去看路邊一個罩著雨棚的香火攤子上的東西。
“就算不親自去,也讓我買些祭品,聊表心意。”
吳深見慣了好東西,不太看得上漳縣攤子上粗糙的香火紙燭,眼睛掃了一圈,只有擺在正中間的手畫的祭紙勉強入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