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到這里,張大石一臉的心疼:“這些紅薯當初下種的時候就是用這些苗下的。”
這要是季節(jié)對,這些苗都是種子??!
收紅薯那人之前沒接觸過,聽到張大石這么說,張大了嘴巴,不約而同的露出了心痛的目光,吭哧了好一會兒才問:“這些紅薯藤我們能不能帶幾根走?”
張大石埋頭繼續(xù)挖:“我也不曉得,等會忙完了,問問秀才公?”
大家都是農家子弟,種田不是什么生手,開荒出來的地是比不上他們自家養(yǎng)熟了的地有肥力的,現在這里的紅薯能長得那么好,肯定有大人教他們堆肥的作用,但這個新鮮玩意本身也能耐才能長這么多??!
堆肥他們已經學了,要是他們有種苗,自家的地是不是也能種出這么多可以吃的?
他們說的秀才公是王有益,同樣是府學出身,由他負責教導大家怎么挖,同時也是監(jiān)督、記數。
他也是農家出身,以前也是下過地的,隨著挖開的紅薯地越多,收集稱重的紅薯越堆越高,他那雙眼睛越發(fā)明亮。
等子越來信好消息玉米
當張大石他們收完了紅薯回去,整個霖海府城的話題中心就變成了紅薯。
交談三句,必定有一句提到紅薯。
之前招人收紅薯從不同的村子里選擇,現在這些人帶著收紅薯的見聞和那兩斤的紅薯回去紛紛引發(fā)了這些村子的熱議。
對于這些村子來說,見面聊天必談紅薯和林大人。
張大石作為種紅薯、收紅薯都在場的人,不僅僅是他們村,他們附近村的人都圍到了他家,纏著他,要他說更具體的經過。
“大石,你種紅薯的時候怎么種的?”
“你帶來的這些紅薯怎么吃?”
“你真的吃過了嗎,味道怎么樣?”
……
張大石說的嘴巴都干了,還不厭其煩,一遍遍的說著不知道說過多少遍的話,還帶著他們去看門口用破桶種著的紅薯藤。
這是他們收完了紅薯之后讓他們自己挑的,說要是想吃苗,可以拿幾條回去,天氣冷了就搬進屋子里試試。
這是白得的機會,張大石當然不會錯過,拿回來后就當寶貝的種在家門口,讓家里小孩盯著,大家看可以,碰不行。
這是給他們多一次嘗試的機會,必須珍惜。
種子要等開春,現在這藤可以先試試,秀才公說的對,要是能養(yǎng)活了,冬天就能多一盆菜了,不成也沒什么損失。
霖海府對這紅薯議論紛紛,自然也包括姚通判他們,這是官府開出來的荒地,收成自然到了官府庫房,入庫后,引來了一大堆人的圍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