拆開信一看,林燁不由詫異。
周連云想要出海。
但是他家里人不同意,他知道林燁入股,和白家一起出海的事,因為當時這事是他祖父幫忙牽的線,所以就舉了這個例子,說他們都能平安回來,他也能平安回來,他想要下次和林燁的人一起出海。
信里沒有說家里的意見,只說了矛盾發(fā)生的經(jīng)過,顯然他家里還是不同意,他就想起來林燁這個外援。
林燁:“……”他有些哭笑不得,他當然不會同意讓他上船,出海在這個時代是真的把命放在懸崖邊上,他要是出事了,林燁哪里再找來一個孫子還給周家?
林燁覺得他之所以會寫信給自己,是因為家里給他的壓力太大了,他想逃離,加上他本來就對海外感興趣,所以加重了他想出海的心思。
林燁雖然年紀比他小,但算輩分是他的叔叔輩,面對“侄兒”的任性,林燁給他祖父去了一封信。
他對海外感興趣,他可以和他說說海外的經(jīng)歷,給他介紹一些出過海的“筆友”,但出海就算了,而且他還在信里提了提,不要把人逼得太緊。
他現(xiàn)在既然已經(jīng)有了這個想法,要是家里還不警醒,說不好他一個沖動會做出點什么事來。
結(jié)果一語成讖,林燁開春后一邊忙著春耕和修理河堤的事,一邊等著金陵的消息,結(jié)果金陵的消息還沒傳來,周老太爺?shù)娜思奔泵γΦ膩砹恕?/p>
周連運留下一封出海的信,帶了些細軟和兩個貼身的小廝,不見了。
周老太爺希望這是小孫子給他開的玩笑,希望他是來了林燁這里,結(jié)果顯而易見——
任性挺直腰板他中了!
開春林燁是忙碌的。
他有的時候也覺得慶幸,雖然最好的地基本上都已經(jīng)有主了,但還有許多荒山野嶺可以開發(fā),開出來養(yǎng)熟了,也是一塊可以豐收的好地,因為去年堆肥育種,豐收了一茬紅薯和各種豆類瓜果,今年他招人開荒種地的時候多了許多帶口音的山民在旁邊圍觀,林燁不會讓人攔著,要不是太刻意了,他甚至想過讓人在旁邊專門給他們講解。
南疆多山,山里到底有多少山民?
這個問題沒有人知道一個確切數(shù),只能根據(jù)他們下山換鹽、農(nóng)具等的數(shù)量大致推算。
這些山民世代居住在山里,過著基本自給自足的生活,只有一些山里無法獲取的東西,他們才會下山換取,但要說山里完全沒有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