眾人:……村長,既然你也想提“貓仙”,我們就一起提好不好?不要這么費勁兒地避開嘛。反正這又沒外人。
上山的眾人找了許久,果然沒有找到貓仙,不過卻逮到了好幾只又肥又笨的兔子,也算是沒有白跑一趟。
顧晴:“哎喲,這些兔子,是它養(yǎng)的呀。”
眾人緊張:“那是不是得給它還回去?”
顧晴:“不用不用。既然它允許你們發(fā)現(xiàn)了它們,就說明這是它送你們的。吃吧。它也不缺這點口糧。我和大柱也吃過它養(yǎng)的兔子,很好吃?!?/p>
“確實一看就好吃。我好久沒見過這么肥的兔子了。而且警惕心極差,人靠近時它們都不知道跑。”
“它真是太慷慨了?!?/p>
村長:你們……行吧,用“它”指代,讓外人聽不出來是封建迷信就成。
村民們敏銳發(fā)現(xiàn)村長的退讓,開始用“那只貓”或“貓”來指代貓仙。
村民:“貓仙”是封建迷信,但“貓”不是呀,說“貓”不算犯錯。
村長:……你們不要越來越過分啊。
接下來幾天,得到了收音機使用權(quán)以及加餐的村民們一邊給廖大柱夫妻修房子,一邊向夫妻倆打聽“那只貓”的長相。
顧晴回憶小絨毛看鏡子中的它時的嫌棄,笑著轉(zhuǎn)述小絨毛對自己“真實模樣”的描述:“小小的一只。毛又長又蓬松。主色調(diào)是白色,點綴著一些金黃。團起來時像一個溫暖的小球。而且毛始終非常干凈。”
不過顧晴以為這是貓仙對自身外貌的期待、幻想,就像她小時候幻想自己是村里最美的小姑娘一樣。
廖大柱夫妻下山時特意詢問過小絨毛,小絨毛表示并不介意他們向其他人暴露它的存在。
因為小絨毛已經(jīng)非常自信,只要它不愿意,這里就沒人能抓住它,所以其他人類得知后再怎么為它驚嘆、心癢,那也只是人類的事情,影響不到小絨毛。
這方面廖大柱夫妻倒是比小絨毛更謹(jǐn)慎。
不僅因為夫妻倆認(rèn)為只要他倆給小絨毛帶去一點麻煩,便都是他倆的巨大錯誤,也因為小絨毛暴露后,作為已知與小絨毛接觸最多的人類,他倆必然會被層層盤問,可能會導(dǎo)致他倆自身陷入巨大的麻煩中,所以他倆決定只稍微說一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