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子與端王領(lǐng)命退下。
皇帝看向楚守臣,道,“你帶著明心司,去一趟謝家。太子做事朕一向不放心,還是你行事更穩(wěn)妥?!?/p>
他沒有直說,但君臣默契多年,楚守臣很明白。
皇帝這是要讓他去除掉謝凌熙!
“是!”楚守臣領(lǐng)命。
楚守臣退下以后。
皇帝又召來秉筆太監(jiān),開始寫遺詔。
太子愚笨,全靠范家與荀家扶持。若他上位,朝中必定外戚干政,權(quán)臣當(dāng)?shù)?,以后都是范家與荀家說了算。
他這些年用慕容時承做太子,因為他是嫡子,立嫡乃大夏祖宗規(guī)矩,不可妄動。
若廢太子,連帶著荀皇后、荀家都會受影響。
他要靠荀家壓制謝家,有太子支持的荀家,才能更好替他沖鋒陷陣。
而諸多皇子之中,也沒有他更滿意的。
他便故意放任皇子之爭,看看可有人能脫穎而出。
確實也冒出來了兩個。
端王城府深,有手段,先有任太傅,后有永寧侯,皆是為他所用。
至于心狠手辣、翻臉無情、虛偽這些……在皇帝眼中,無關(guān)緊要。
英王的功勛是戰(zhàn)績。
但此子皇帝很不喜,所以一直打發(fā)去邊疆戍守,常年不召他回京。
因為英王的性格和做派都很像先太子……
正直坦誠,英勇善戰(zhàn)。而且英王也十分推崇先太子的戰(zhàn)術(shù),每次給他寫的請安折子里,把先太子夸的天花亂墜……
氣的他更不想看見這個兒子。
要不是英王是皇貴妃之子,外祖是四大將門之中的安國公,就他這不討喜的性子,早就被他扔到一個窮苦封地去了。
皇帝撐著病體,提筆寫下遺詔。傳位端王,蓋上玉璽。
伺候筆墨的秉筆太監(jiān)都看懵了。
還真是圣心難測。
皇帝總夸英王,他看起來也是皇帝最有出息的兒子。端王和太子平日里辦差加起來的功勞,也比不過他的戰(zhàn)功多。
再加上他出身顯貴,背后有一個國公支持。
母妃是如今執(zhí)掌后宮的皇貴妃,是皇帝最寵愛的妃嬪。
各方面都沒有短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