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輿論陣地……”
房玄齡反復咀嚼著這個詞,只覺得其中蘊含著無窮的奧妙。他看向杜如晦,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同樣的震撼與思索。
以前,朝廷想要宣揚教化,靠的是官府的告示,是圣賢的經義,是口耳相傳的德政。這些東西,傳播得慢,覆蓋面窄,而且枯燥乏味,尋常百姓根本不感興趣。
可太子殿下口中的“輿論”,似乎是一種更主動、更強勢、更無孔不入的東西。
“殿下的意思是……我們要跟那些造謠生事的人,打一場筆墨官司?”杜如晦沉吟道。
“恐怕,不止是打官司那么簡單?!遍L孫無忌此刻已經完全從“獎金”的糾結中擺脫出來,他想起了太子當時對付王景的手段,那種直擊要害,掌控一切的姿態(tài),讓他心有余悸,“殿下說,要‘講故事’,還要‘光明正大地吹捧’。這恐怕,是要建立一個專門為朝廷,為陛下,乃至為殿下自己說話的……東西?!?/p>
李世民一直沉默不語,他負手在殿內踱步,腦中風暴翻涌。
他想起了當初在玄武門,事成之后,天下悠悠之口,是如何非議他的。若當時有這么一個“輿論陣地”,能將事情的來龍去脈,將李建成、李元吉的所作所為“講”給天下人聽,他的壓力會不會小很多?
這不僅僅是為承乾辟謠的權宜之計,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,可以塑造人心,鞏固統(tǒng)治的無上利器!
“承乾!”李世民猛地轉身,對著那個裝睡的背影喊道。
被窩里蠕動了一下,傳來李承乾極度不耐煩的聲音:“又怎么了父皇?您就不能讓兒臣安安生生當個廢人嗎?我都把核心思想告訴你們了,剩下的你們自己發(fā)揮不行嗎?”
“不行!”李世民的語氣不容置疑,“這個‘輿論陣地’,具體要如何打造?你給朕說清楚!”
“唉!”
一聲長長的,仿佛耗盡了畢生精力的嘆息后,李承乾認命般地坐了起來,頂著一頭亂發(fā),雙眼無神,臉上寫滿了“被榨干”的生無可戀。
“你們怎么就這么缺乏主觀能動性呢?好吧好吧,我說,我說還不行嗎?”
他伸出一根手指,有氣無力地在空中劃拉著。
“首先,得有個載體。不能再用官府告示那種蠢辦法了。我們要辦一份……嗯,就叫《大唐邸報》吧。不,太官方了,不好聽。干脆叫《長安今日》或者《大唐新聲》……算了,就叫《大唐時報》吧,聽著大氣?!?/p>
“時報?”眾人又聽到了一個新詞。
“對,就是定時刊印,每日一報,或者三日一報,讓全長安的百姓都知道,到了日子,就有新的報紙看?!崩畛懈山忉尩溃皟热?,不能只有朝廷的政令,那沒人愛看。得分成好幾個版塊?!?/p>
他越說思路越清晰,仿佛在腦中展開了一張后世報紙的版面。
“頭版頭條,那必須是‘圣人動向’。今天父皇您去哪兒慰問老農了,明天您又審批了什么利民的國策,總之,就是變著花樣地夸您勵精圖治,是千古明君。這叫塑造領袖形象。”
李世民聽得眼前一亮,嘴角不自覺地微微上揚。
“第二版,就叫‘財經縱橫’?!d業(yè)債券’又漲了多少,讓最早買的人賺了多少錢?!始邑暰啤膶I權賣了二十三萬兩,這筆錢將用于修建某某水利工程,預計能造福多少萬百姓。這叫建立市場信心,堵住那些說我們與民爭利的嘴?!?/p>
長孫無忌和房玄齡連連點頭,這招高明!把賺來的錢的用處公之于眾,既彰顯了朝廷的功績,又讓百姓實實在在地看到好處。
“第三版,可以叫‘百姓故事’或者‘四海奇聞’。講講邊疆將士的英勇事跡,說說某地孝子的感人故事,或者刊登一些海外的奇聞異事。內容要有趣,要有故事性,吸引人看下去。這叫凝聚民族精神,增加閱讀趣味?!?/p>
“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,得留一塊地方,搞‘小說連載’!”李承乾的眼睛里,終于閃出了一絲光芒,那是屬于一個摸魚愛好者的光芒,“找?guī)讉€筆桿子好的文人,寫點什么《霸道將軍愛上我》……啊不,寫點《霍去病傳》、《郭子儀傳奇》之類的英雄故事,每天登一小段,到關鍵時刻就給它斷掉,寫上‘欲知后事如何,且聽下回報分解’。這樣一來,百姓為了追更,就不得不天天買報紙。我們的報紙,還愁沒人看嗎?”
一套完整的現(xiàn)代報業(yè)經營理念,從這個憊懶太子的口中,輕描淡寫地說了出來。
整個麗正殿,鴉雀無聲。
李世民和三位宰輔,已經徹底麻木了。
金融、商業(yè)、傳媒……他們感覺,自己窮盡一生所學的屠龍之術,在這個兒子面前,簡直就像是小孩子過家家。他隨手拋出的每一個點子,都足以開創(chuàng)一個時代。
“至于印刷……”李承乾補充道,“我記得工部好像在研究什么活字印刷術,讓他們加緊點。雕版印刷太慢,成本也高。我們要做到讓一份報紙,只賣個銅板,讓販夫走卒都買得起,看得起。輿論,就是要從下往上,徹底覆蓋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