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惜身在部隊,軍令大于一切。
祁振邦雖然不舍,卻也只能跟著三營朝后方撤退修整。
“你小子什么都好,就是腦子拎不清!誰不想打鬼子,可要是誰都跟你一樣豈不是亂成一鍋粥了?”
對祁振邦頗為欣賞的三營長周衛(wèi)國,苦口婆心的勸說道。
“你以后就跟著我,等把鬼子趕走了,老子給你安排一個媳婦,過好日子去!”
說到這兒,周衛(wèi)國臉上難得露出了一絲笑容。
可此刻祁振邦心底卻沒有周衛(wèi)國這么樂觀。
淞滬會戰(zhàn)的慘烈怕是只有他最清楚。
被稱為“血肉磨坊”的羅店戰(zhàn)役他更比誰都明白,也正是因此,他才想要努力改變最后的慘狀。
但顯然他高估自己了。
哪怕有系統(tǒng)在,他也僅僅是一個人,遼闊的華夏大地上,他不過是只微不足道的螞蟻。
他唯一能做的,就是盡量多殺些鬼子。
隊伍緩慢向著南京進發(fā)。
三營接到命令,被調往南京設置防線,已經(jīng)有人預測到上海大概率要淪陷。
只是大部分被調往南京的都是被打殘的隊伍,主力還都留在前線。
在重新整裝后,祁振邦跟隨周衛(wèi)國坐上了前往南京的火車。
“鐵路是轟炸的重點目標,就這炸了修修了炸的,來來回回不知道多少次了,不過好在通往南京的鐵軌還算完整,不然咱們怕是要跑著去南京了?!?/p>
其實倒也沒有周衛(wèi)國說的那么慘。
就算沒了火車,也還有軍用卡車。
只是若換成卡車,不僅花費的時間翻倍,路途中怕也不會那么順暢。
祁振邦沒有說話。
他失神的看著火車外殘破的建筑,和光禿禿的荒野。
兵荒馬亂的年景里,人活著都是一種幸運。
火車疾馳而過。
從上海到南京普通運兵列車需要八個小時。
這八個小時里,一車士兵都睡得昏昏沉沉。
羅店戰(zhàn)役讓整個三營死傷慘重,即便是火車上被派遣前往南京的,大多身上也都纏著綁帶,也就后排輸出的祁振邦身上沒有一點傷勢。
“南京到了!都給老子爬起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