掌柜的一看見姜嫻拿著的可是百兩銀票,心里就有數(shù)了。
不過姜嫻看著穿著不顯,沒想到出手倒是闊綽。
掌柜的實打實的報給姜嫻一個最底價:“姑娘你既然一下子要這么多,那本鋪子都按照最底價給姑娘,半熟宣一刀有一百張,每張單買合下來是八文錢,一刀便是我八百文錢,姑娘要一百刀半熟宣,便算你七百五十文錢一刀,共計七十五兩銀子,這湖筆有好有壞,最次的單支三兩一支,好一點的有十幾兩到上百兩不等,不知道姑娘要湖筆是寫寸楷還是蘭蕊、上條亦或是南屏筆?”
“自然是要中等以上的!”姜嫻氣定神閑,雙手負立看著書架上的書。
掌柜的高興不已,笑著稱呼:“那便算十五兩銀子一根上條湖筆,一百根是一千五百兩銀子,共計一千五百七十五兩銀子,姑娘確定要的話,得先付個定金意思一下,我們家也好立即籌措這么多半熟宣和湖筆去!”
即便是一家書齋,因為品類繁多又雜,一般一種宣紙和筆只會進貨個十來只,斷不會存這么多的,因為這種東西一旦遇水發(fā)霉就會大打折扣,若是宣紙泡毀亦或是被老鼠啃咬壞了,只會全部賠進去了。
姜嫻直接掏出一百兩銀票遞給掌柜的:“我身上就帶了這么多錢,全給你付做定金行吧?但是我明天就要來拿貨,到時候一手交錢一手交尾款!”
掌柜的見姜嫻也不砍價了,一百兩的銀票也是真錢,高興得合不攏嘴。
“姑娘您放心,我們清凌書齋一定守誠信,今天就能給您全部籌措齊全了,就是不知道姑娘你要這么多半熟宣和湖筆做什么用???”
“我們村里學堂要開了,做好事捐給他們用,不行嗎?”姜嫻挑眉一掃掌柜的。
掌柜的立即點頭:“行啊,怎么不行,姑娘原來還在做好人好事,那到時候我們再贈送十套三字經(jīng)百家姓和千字文給姑娘,也算是我們書齋的一點心意,往后姑娘需要大量的宣紙和湖筆,記得來我們清凌書齋啊!”
“嗯行,我明天一早就過來拿啊,你務必給我籌措齊全了啊,我還等著和里正那辦儀式呢!”姜嫻叮囑一句,掌柜的立即拍著胸脯保證。
“姑娘你放心吧,我們肯定把這個事情辦好,不會叫你失望的!”
姜嫻隨手拿起書架上的一本農耕水車雜記,看向掌柜的:“這本書能不能也送給我?”
掌柜的一看都積灰了,立即點頭,尋常真的讀書的學子能有幾個買農耕書籍的,毫不猶豫地贈送給了姜嫻。
姜嫻又覺得不放心,看向掌柜的:“你要定金我毫不猶豫給你們了,要是明兒我一來你們賴賬不承認我豈不是要虧一百兩銀子?不如掌柜的你給我寫個契書,一來算作是我付了定金的證據(jù),二來也算咱們之間這筆買賣有個約定,明兒一早我若是拿不到一百刀半熟宣紙和一百支湖筆,你們便要三倍賠償我的定金,同理,我若是明天上午沒來的話,那一百兩定金自動損失,我再按照三倍賠償你們的耽誤費,互相有個明確的保障如何?”
掌柜的剛才還怕姜嫻明兒上午不來的話,那他豈不是要白忙活一場,這調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搭人情搭錢,甚至還要先墊付從別的書齋買回來,都是風險。
沒想到姜嫻這提議正中他的心坎。
他立即點頭答應:“行,我這就起草文書,咱們互相留個契書有個約束,如此你我都放心不是?”
姜嫻笑得眼睛瞇成了一條線,連聲夸贊:“和聰明人打交道就是爽快,夏掌柜的你是個明白人兒!”
掌柜的似乎都沒意識到姜嫻說漏嘴,喊了自己的姓氏,高高興興地起草保證書。
等兩個人都簽字蓋了手印,契書生效,姜嫻也美滋滋地去了一旁的客棧里頭定了一間上好的天字號房間,便急急忙忙地回村去了。
先去了一趟喬家和王氏說了晚上要回姜家處理點事,怕王氏多想,姜嫻說明是在調查害喬荀的一撥人行蹤,讓他們也吃個暗虧。
畢竟打悶棍這種事情,人家既然是有備而來,就不會給抓到把柄,哪怕報官也是人證物證不足,最終不了了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