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么一問,中年人便想起白日所見。
那位只是隨手一揮,就把山崖下的那些陰神全都拘來,一并渡化。瞧著風(fēng)輕云淡,只是隨手之舉。
下山的時候,那位并沒有用任何道法或是神通,而是平平淡淡走了下來,像是任何一個凡人。
要說層次……
中年人斟酌著說:
“至少比你們,也比你師父我高多了。”
三水好奇問:“那是能做到乘天地之氣,行數(shù)里之遠(yuǎn)?”
這肯定是可以的,連他都能做到……中年人回想白日所見,心里也摸不準(zhǔn)那位道法有多深,瞥了一眼兩個弟子。
呵斥道:
“心里知道便行,這都戌時二刻了,還不快去睡覺!”
“以后待人恭謹(jǐn)些,莫要再像今日這般吵吵鬧鬧。”
把兩個少年人轟去睡覺。
院子里安靜了不少。
中年人緩緩?fù)鲁鲆豢跉?,他走回房中,點(diǎn)起燈燭,給山里寫信,把今日見聞……還有師兄羽化的消息傳回去。
提到師兄因何而死,不免與山門解釋了許多,又講到山崖下的那些陰魂。
說到遇到道法高深的前輩,不知是何人,出身何處仙府。
寫好后擱下筆,中年人讀了一遍信,坐在椅上,一時無話。
他推開窗戶透透氣,見月色寒涼,也被這冷冽,近乎不近人情的月光所感。
心中思緒飄飛。
大道艱難。
修行五十年,故人陸續(xù)凋零。
不知他壽終的時候,是死在什么地方。
……
……
第二日一早。
弘道觀來了一位內(nèi)侍,見到觀主說了陣話,弘道觀便閉門謝客。兩個年輕弟子練完晨課,就看見道觀來了一群護(hù)衛(wèi),來回巡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