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侍官被嚇了一跳,從未見過陛下如此失態(tài)。
拉瑪一世有些激動,在御座前來回踱步,緊緊捏著手中的信箋:“天佑吾弟(通鑾的弟弟瑪哈素拉辛哈那,也是這時候在北碧府統(tǒng)領大軍和緬甸作戰(zhàn)的主將)!快,速召僧王、昭披耶阿努拉杰(行政與王室事務大臣)、昭披耶帕克蘭洪(外交大臣)即刻入宮!還有,”
他走到殿前,對著外面守衛(wèi)的宮廷侍衛(wèi)下令:“傳逾全城!我暹羅屬臣鑾素汪奇里頌木(吳文輝的封號),于宋卡城外設伏,打破叛逆北大年蘇丹國八千精銳,生擒蘇丹馬哈茂德二世!更是乘勝追擊,千里奔襲,一舉攻克北大年城,蕩平叛逆,為我暹羅再增三府!此乃天神庇佑,佛祖顯靈,佑我暹羅之曠世大捷!”
侍衛(wèi)們,也被這突如其來的捷報和國王的欣喜所感染,齊聲高呼:“陛下萬歲!暹羅萬勝!”聲浪在王宮中擴散,幾要響徹天際。
拉瑪一世心中塊壘盡消,連日來的陰霾也被這喜訊一掃而空。他走回御座,再次看著吳文輝的信,特別是最后那句“逆酋馬哈茂德二世及其眷屬,正由臣弟天佑押解,不日將獻于王庭階下”,臉上的笑容愈發(fā)深沉。
原本只是南邊的一個異教徒國家被攻破,他雖也挺看重,卻并不會像如今這般還親自宣布消息。但在這種暹羅陷入危急之時,這份捷報可謂是給眾人打了一針強心劑。
而且,最重要的是吳家竟然還如此懂事,將那叛逆的蘇丹給送到曼谷來了。他眼中精光閃動,似乎在想著如何最大程度利用上這位蘇丹的價值。
“鄭信啊鄭信……”拉瑪一世心中默念,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信紙,一絲復雜的光芒在眼底閃過,“你當初數(shù)次征討洛坤,也才將疆域擴張至宋卡。”
而如今,在我的治下,還是你原先的屬臣,卻將暹羅疆域擴張至北大年!就連蘇丹都馬上要成為我的階下囚!這份功績,這份威名,會讓天下人都知道,誰才是暹羅真正的天命之主!”
鄭信的存在,在他心中始終是一根刺。在鄭信上位后,作為好兄弟兼妹夫的他,還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鄭信,而為了登基,為了獲取大清的冊封,卻又只能自稱是他的義子。
而如今,他大可以欺騙自己,在他任內,暹羅做到了鄭信先前無法做到的事,他才是暹羅真正的王!
他深吸一口氣,對剛剛聞訊趕來的諸位心腹大臣吩咐道:“準備最盛大的凱旋獻俘儀式!地點就定在玉佛寺前的廣場。我要讓全曼谷、全暹羅,乃至整個南洋都知道這場大勝,這是佛祖賜予我暹羅的祥瑞,是擊退緬甸人、重振我暹羅國威的吉兆。我們暹羅,必將守住國土,擊敗那些該死的緬甸惡賊!”
場上幾位昭披耶面面相覷,他們在來的路上就被告知了這次的喜訊。
而且,有消息靈通的,那有著華人血統(tǒng)的昭披耶帕克蘭洪外交大臣,更是先前就聽聞了北大年的戰(zhàn)事,只是沒想到吳家竟然抓到了蘇丹,還直接押送到了曼谷,獻給大王,難道這些漳州人終于醒悟了,打算向大王靠攏?
因此,這幾位大臣也都紛紛稱是,領命下去安排具體的行動了。
只留下拉瑪一世一人,他并未回到大殿中,而是留在原地,望著西北方向,陷入深思。
那里是北碧府的方向,那里的暹羅軍隊如今已陷入劣勢,他必須得做點什么。如今傳來的這個好消息,倒是幫他下定了決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