順子用手一指,原來是蘇宇修的那條外出的油漆馬路上。
“還能因為啥,曬糧食唄,咱們村麥子沒熟就占了地方,劃了地段,龐王莊的人不認,非要說那地方沒人占,一開始是兩家爭吵,后來演變成兩個村子了?!?/p>
“宇哥快走吧,過去幫忙干死那幫混蛋。”
蘇宇聽明白了,這油漆路就比打谷場曬糧食好,為什么呢?因為油漆路曬熱了,比打谷場這種土路要熱,相當于上一面太陽直射,地下一面油漆路烘烤,兩面熱,糧食干的就快。
關鍵是干凈啊,你弄糧食時沒有土,不用操心弄進土去,所以這條馬路,一到夏天,就被附近幾個村子占領了。
當然了,修路時沒有參與,沒花錢的也不好意思用,都是附近幾個村子的,你出錢修路了,那人家也花錢了啊,你能用,人家憑什么不能用?
這村子多了一條馬路,肯定不夠用,那咋辦呢?這就看誰下手快了,麥子還沒熟呢,村里人就急急忙忙去占領一段路,先壓上磚,或者用白灰,撒在地上,表示這塊我們村占領了。
一般情況,被人用磚頭壓著,表示我們先看中,征用了,別人就不會跟你爭了。
但好巧不巧,龐王莊的田地,就在馬路邊,也就是說人家收了糧食就可以直接放馬路上,讓車來回壓,最后把秸稈挑出去,剩下的就是糧食。
根本不需要運回村,這樣一來節(jié)省很多時間,而今年三水灣村恰巧,占到了人家田地頭上。
如果龐王莊的人認栽,那他想運到馬路上,就需要多走一段路,因為田頭上這段公路被三水灣村占用了。
去年享受過捷徑,今年被其他村占領使用,他們當然不服氣了。
可馬路是公眾的,當然是誰先用,歸誰用了,打個比喻,三水灣,馬家灣,幾乎在一條平行線上,而這條馬路在兩個村子中間,如果曬苞米,當然是誰占領靠近村里的這頭油漆馬路,誰離村更近,也更方便。
可兩個村子都距離這段路最合適,因為離村近啊,那咋辦?難道每年都打一架決定誰使用?當然是每年夏天,誰記得,誰先畫下道,誰使用了。
甭管是用白灰撒,還是磚頭占領,擺早了,一場雨,沒有了,磚頭擺早了,擋著路肯定被罵。
所以大差不差,都心中有數(shù),就是在夏天麥子快熟時,誰下手快,誰使用。
“行,你先過去,我去叫上蘇瑾?!?/p>
蘇勝上班,肯定不在家,蘇瑾也十八歲了,肯定是要參與全村的行動的,他這個當哥的必須護在身邊,說歸說,鬧歸鬧,他雖然動不動對蘇瑾動手,但外人想碰他弟,他還是不允許的。
除此之外,蘇大勇也會被迫參與,像是這種村戰(zhàn),那都是被裹挾的,誰不參與,那就等于自絕于天下,以后別說自己是村里人了。
凡是成年的,沒有理由不參與,這就是當下格局,蘇宇也沒轍。
他只能盡量保護自己人,時間不久,蘇大勇,蘇瑾,虎子,蘇宇,就站在了一起。
雷犇想過來幫忙,被蘇宇哄回去了,他不是村里人,無需參與,何況這小子沒輕沒重,萬一打死人,那可就麻煩了。
不讓雷犇他們參與,狩獵隊自然也不能參與,但干看著又不好,他就讓張立國帶領他們進林子了。
不進深山,在林子里,也就打打野雞野兔,頂多打幾頭土狼啥的,沒什么太猛的兇獸。
“走吧,咱們也過去助助陣?!?/p>
兩個村的村長早就到了,他們還算克制,只是兩村百姓有推搡情況,但都被兩村的村支書制止了。
龐王莊比三水灣村要大,人數(shù)也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