糧食交給他們,蘇宇就回去了,錢是蘇宇墊付的,所以收回來的錢還是他的,但有狩獵隊(duì)幫忙看守,也不怕被人中飽私囊。
辦事,你不交錢,拿不到批條,沒有批條提不出糧食?!?/p>
“這分配名額給了,可卻沒啥錢,這可咋整?”
眾人犯了難,有人出主意道:“要不,找蘇宇借點(diǎn)?”
這話一出,眾人齊齊看向他,心說你小子人才啊,左手倒右手是吧?
“咳咳,這不是沒辦法嘛?大好機(jī)會擺在面前,離開這個村,可就沒這家店了?!?/p>
“是啊,老支書,兩倍價格,黑市壓根沒這個價格的糧食,這已經(jīng)是最便宜的了?!?/p>
雖然眾人七嘴八舌,但中心思想就一條,找蘇宇借錢,應(yīng)不應(yīng)該?有人同意,覺得沒什么,反正是同村人,何況是村集體找他借,又不是不還他。
怕什么?確實(shí),村集體借錢還是和個人借錢有區(qū)別的,不怕他賴賬,因?yàn)橘嚥坏?,個人可以不要臉,集體怎么不要臉?這個時代還沒聽說哪個村集體,然后集體不要臉賴賬的,那這要是集體不要臉了,那可是開了歷史先河了。
而且村集體向個人借錢也不多見,往往是村集體跟公社要錢,和個人借錢不能說沒有,但絕對少見。
“要不跟公社借點(diǎn)?先過去這一關(guān)?”
“不行,這時候人人都盯著分配份額呢,你告訴我錢不夠,其他村肯定會跳出來,那我們幫你分擔(dān)一部分份額吧,你咋說?”
是啊,你敢借錢,其他村肯定跳出來搗亂,那這事似乎除了跟蘇宇借錢,別無他法了。
于是乎,村支書找到了蘇宇,掏出了村集體賬上的僅存的四百多塊錢。
“小宇啊……,這……,我都不好意思開口,可這也是為了村里,不得已?!?/p>
于是乎,磕磕絆絆,把事情說明白了。
蘇宇看著村支書手里攥的皺皺巴巴的四百多塊錢,距離一千塊錢,還差六百元。
這要是答應(yīng)墊付了,那村集體啥時候還給他?一年還是兩年?反正沒有兩年,想也別想。
可不答應(yīng),一個不近人情,全村都會埋怨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