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清晨,努爾江蹲在院子角落,手里拿著一封來自北京的信。
他的眼睛紅紅的,聲音激動得幾乎發(fā)抖。
“你們聽這個!”他大聲念道,“‘第一次收到您的木雕,我以為只是一件普通工藝品。可當我把它擺在書房里,妻子告訴我,她的奶奶年輕時也有這樣一個擺件。她說這是屬于家的記憶。謝謝您,讓我找回了童年?!?/p>
院子里的人都靜了下來。
努爾江抹了抹眼角,轉(zhuǎn)身拿起刻刀,在一件剛完成的小型木雕底部刻下編號和一行字:“愿你的故事,也在遠方延續(xù)。”
日子一天天過去,喀什手作的名聲逐漸擴散開來。
從最初幾十單到后來上百單,每一個包裹都被細心包裝,每一句留言都被認真閱讀。
而就在一個普通的夜晚,小王又一次跑進茶館,臉上滿是興奮與疑惑。
“林老師,有個海外訂單,地址是法國巴黎……買家姓艾買提,買了整套艾德萊斯綢布料?!?/p>
林硯接過手機,屏幕上那句附言讓他心頭一震:
“我想讓孩子們知道,他們的根在哪里?!?/p>
他沉默良久,抬頭看向窗外星光下的老城區(qū),心中泛起一種前所未有的感動。
那封來自巴黎的訂單靜靜躺在茶館的辦公桌上,屏幕上還殘留著小王激動未散的余溫。
林硯將手機遞給阿依夏,輕聲道:“你看看?!?/p>
阿依夏接過手機,目光掃過屏幕上的留言:“我想讓孩子們知道,這是媽媽家鄉(xiāng)的顏色。”
她的手指輕輕摩挲著屏幕邊緣,像是觸碰到了遙遠故土的一角。
她沒有說話,只是轉(zhuǎn)身走進織坊。
幾分鐘后,她抱著一疊剛包裝好的艾德萊斯綢布料出來,眼神里多了份柔和與堅定。
她打開包裝,在每套布料中又悄悄夾進了一塊邊角碎布,上面寫著一行字:
“這是故鄉(xiāng)的風,吹過你母親的臉頰?!?/p>
林硯站在一旁看著,心里泛起一股暖意。
這不只是一個簡單的贈品,而是一種情感的延續(xù)——一種跨越千山萬水、穿透時間塵埃的鄉(xiāng)愁。
第二天清晨,趙強親自來取這批海外包裹。
他翻看著訂單信息,忍不住感嘆:“沒想到我們喀什的手藝,也能飛到巴黎去?!?/p>
“這不是第一次,也不會是最后一次?!绷殖幮χf,“只要有人記得這片土地,就總會有故事在路上。”
隨著快遞點運行逐漸穩(wěn)定,訂單量持續(xù)增長,林硯意識到,僅僅依靠幾個年輕人的力量遠遠不夠。
要真正實現(xiàn)手藝人自主經(jīng)營的目標,必須讓更多人掌握電商技能。
他找到劉倩,提出了“鄉(xiāng)村手藝人電商培訓(xùn)計劃”的構(gòu)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