細(xì)聽樓外演雜技、踢蹴鞠的有,奏奚琴或古笛的也有,時不時傳來觀眾拍手叫好聲,好不熱鬧。
“樓下這燈謎,年年的謎底我都猜不中。
”江愿安聽著樓下熱鬧的燈謎大會,怏怏的傾訴道。
“那少卿今年可以如愿了。
”梁疏璟品了口盞中的香茗,不動聲色說道。
聞言,她亮起眼睛滿是不解,“為什么?”“當(dāng)然是因為有本王在了。
”江愿安黑了黑臉,簡直是給自己臉上貼金!不過往些年她帶著江愿知來猜燈謎,兩個人最后都是無功而返。
不知道今年“下一道!解落三秋葉,能開二月花。
過江千尺浪,入竹萬桿斜!”伴著響亮的吆喝聲,攤販處擠滿了圍觀的人群,此時燈謎大會已然進(jìn)了尾聲,彩頭也更是豐厚。
二人恰巧趕到時,不少人已經(jīng)開始躍躍欲試。
“我知道!我知道!是風(fēng)!”江愿安喜上眉梢地舉起手,小丫頭在人群中出眾的很,一眼便引起了在場眾人的注意。
“姑娘好生聰慧!那這支通草花簪便歸予這位姑娘了!”江愿安剛欲伸手接過那只發(fā)簪,便聽人群中傳來聲音:“等等!”眾人聞聲望去,不知是哪位府上的小姐,頭上佩了白玉碎羽步搖,一身絳紫重蓮錦云襖,言語間雙眸閃爍,聲音清脆,看起來倒不像是會使壞的性子。
“這支通草花簪,我要了!”“哎,那位小姐,這支花簪乃上輪燈謎的彩頭,按理應(yīng)歸這位小姐,您這么做,怕是不合適呀。
”攤販見來人也是達(dá)官貴人家的小姐,嘴上不敢得罪,只得出言相勸,不少人見此應(yīng)聲附和,畢竟彩頭乃是吉兆,哪有強(qiáng)取橫奪一說?“無妨,倘若下一輪燈謎我猜中了,那這支花簪便歸我,我的彩頭歸她,如何?”商販見此也無計可施,只得念出下一道謎題:“下一題!踏花歸來蝶繞膝,打一味中藥!”江愿安本無意與她爭這支發(fā)簪,合計這道燈謎便讓與她也無妨,一旁那位小姐見她這副無意爭勝的模樣,心中認(rèn)定那支花簪勢在必得。
正當(dāng)眾人聚精會神之際,卻未料一旁的梁疏璟揚(yáng)起嘴角懶懶開口,一字一頓道:“香附。
”此言一出,在場不少人齊齊向二人望去,梁疏璟生的本就霽月清風(fēng),一身深紺暗錦長袍,玉冠束發(fā),眼眸透著泠泠寒意,宛如京川的雪夜,頓時吸引了不少女眷的目光。
“恭喜這位公子!對不住啊小姐,這輪的彩頭怕是輪不到您了。
”眾人頓時鼓掌喝起彩來,小姐自知蒙了羞,不再多說什么,帶著下人匆匆轉(zhuǎn)身便離開了人群,好在江愿安一路小跑才算是在街頭拐角追上她。
“小姐!且慢且慢,這支花簪,我本就是要贈給你的。
”杜璇略帶疑惑回頭,只見江愿安喘著氣遞出那支花簪,質(zhì)地輕柔的花瓣還在輕輕顫著,猶如仍在枝頭搖搖欲墜一般。
通草花簪雖為民間常見之物,但做工精細(xì)的,卻是難尋。
她心頭一顫,眸光微亮,嘴角露出一抹笑意:“多謝姑娘,你是哪家府上的小姐?改日我差下人去府上回禮。
”“京川江氏,我喚愿安,回禮就不必了,只當(dāng)與小姐有緣。
”杜璇似乎沒料到江愿安當(dāng)真愿意將這只花簪讓給她,口中卻還是擲地有聲道:“小女乃望川杜氏杜璇。
今日多謝江姑娘,我還有要緊事,恐怕要先行離開,改日再會。
”江愿安早就聽聞杜老將軍待家中孫女極其寵愛,今日看來,便是她了。
思索間,杜璇的背影還未從人群中消去,便聽梁疏璟略帶冷峻的聲音從身后傳來:“我說低頭為何不見少卿,原是在這里。
”剛剛她匆忙來追杜璇,連招呼都未來得及與梁疏璟打一聲,“對不住——殿下大人不記小人過,勿同少卿斤斤計較!”倒是油嘴滑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