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閑:?
可惡,京師人心太險惡,想回老家了。
顧閑是個坐不住的,才學了兩刻鐘,便覺座位有點扎人,借口說要去看看悟真和尚,一溜煙跑了。
王世貞搖搖頭,由著他去了。
今兒是端午,又是逢五的日子,悟真和尚忙得很。
雖說豆腸已經(jīng)可以成為寺里的常備齋菜,但還是有很多人沖著買烤鴨來,所以他得去烤爐那邊守著,掌控好烤鴨的火候。
顧閑過去瞅了一會,好奇地觀摩起悟真和尚的烤鴨手法。
悟真和尚今天實在忙,抽不出空與他閑談,便告訴他寺里今天派齋飯,問他要不要去嘗嘗。
一聽是不要錢的,顧閑立刻來了興致,屁顛屁顛地排隊領(lǐng)齋飯去。
寺里逢年過節(jié)為普通香客準備的齋飯大同小異,無非是白粥或饅頭,得加錢才能吃點好的。
顧閑不嫌棄,樂呵呵地領(lǐng)了個饅頭,跑外面嘗嘗這佛門清凈地做的饅頭。
他嚼巴幾口,覺得滋味有點寡淡,這粗糧做的饅頭跟玉米做的窩窩頭不相上下,口感都扎實到有點噎人。
秉承著“浪費糧食不應(yīng)該”
的想法,顧閑還是通過小口慢嚼的方式努力解決自己領(lǐng)來的饅頭,心想這年代沒有玉米面,都沒法罵人是“吃窩頭的命”
了,看來還是得把玉米尋摸出來。
正想著,就瞧見旁邊坐著個清癯的中年文士,他穿著一身洗得發(fā)白的衣裳,瞧著有點不合身了,明明是挺周正的一張臉,愣是瘦出了點苦相來。
顧閑是瞧不得人這模樣的,他見中年文士也領(lǐng)了個粗糧饅頭,便湊過去問道:“你也是住這附近的嗎?”
這里離皇城近,離燈市也近,稱得上是城東最繁華的一片區(qū)域了,照理說住在這一帶的人不至于落魄到這種程度。
中年文士沒想到會有人主動跟自己搭話,搖著頭道:“不是,我住在別的坊,聽說這里今天有齋飯,我來領(lǐng)一下?!?/p>
他說得很坦蕩,說完還咬了一口手里的粗糧饅頭。
顧閑見他如此,便知他不是尋常人物。
他見過的讀書人大多都愛面子,若是領(lǐng)齋飯被人撞見了,必然要為自己遮掩一番,說什么“就是路過看到”
“想沾沾佛祖福氣”
,極少有人愿意承認自己就是專門來領(lǐng)齋飯吃的。
顧閑把最后一口粗糧饅頭塞進嘴里,對中年文士說道:“你在這里等會,我去去就回!”
中年文士不明所以,但見顧閑眨眼間已經(jīng)跑遠了,便繼續(xù)坐在原處吃剛領(lǐng)來的齋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