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要解決這個問題,有兩種方式。
一是讓魯轍證明自已可以。
其次便是撤下魯轍,換成其他可以服眾的人。
“你怎么想?”趙驚鴻看向扶蘇。
扶蘇沉吟片刻,“我覺得應(yīng)該找魯轍談一談,若不行,只能換將?!?/p>
趙驚鴻思索片刻,道:“我覺得魯轍并非無能之人,而且魯轍是張良教出來的,我覺得咱們應(yīng)該問問張良,尊重他的意見?!?/p>
“可!”扶蘇也點頭。
當即,扶蘇就跟趙驚鴻一起,書寫了一封信,讓人送往上郡。
這一來一回,至少也得是明天才能回來了。
趙驚鴻不由得感嘆古代信息傳遞的效率實在是太慢了。
上郡這還是較近的地方呢,一來一回就要一天了。
若是去咸陽,那快馬加鞭也得日才行。
要是有了通信設(shè)備,直接一個電話就能解決。
雖然趙驚鴻很想,但他知道不可能實現(xiàn)。
就算他科技樹點的歪到太平洋去,也不可能短時間內(nèi)實現(xiàn)電子通訊。
妄想的事情,想都不要想。
趙驚鴻離開后,又去了匠造處。
他幾乎每日都在匠造處,將匠造處當成了自已工作的地方。
不過,匠造處現(xiàn)在擴大了很多,新蓋了很多鍛造工坊。
此時,趙驚鴻就正看著一鍋鐵水被煅燒出來,澆灌在磨具中。
隨著冷卻過后,一個個鐵塊就被鍛造了出來。
這些鐵塊又會被裝在手推車上,運往隔壁的工匠那里,讓他們鍛造成相應(yīng)的鐵器。
這樣,他們就形成了一個流水作業(yè)的形態(tài)。
趙驚鴻找到鄭民和周誠,詢問道:“可不可以用灌注法來制作環(huán)首刀?”
周誠和鄭民相互對視了一眼,點頭道:“可以,但是質(zhì)量至少下降三成!”
因為灌注出來的質(zhì)量和鍛造出來的質(zhì)量相差很大,堅韌度和硬度都會有很大差別。
趙驚鴻想了想,覺得應(yīng)該還是溫度不夠高,含碳量也不夠。
前世鍛造出來的鋼鐵,直接壓鑄成刀劍,效果都是很好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