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顯得柔弱可憐。
“妾不敢居功,且陛下和娘娘已多有恩賞,妾不明,娘娘因何還要再來謝過。”
姜云冉的目光慢慢落在徐德妃的面上。
“娘娘的好意,妾實在不敢領(lǐng)受?!?/p>
徐德妃卻倏然笑了:“你不敢領(lǐng)受,可這個恩,本宮也不能欠著?!?/p>
徐德妃呼了口氣,才道:“陛下,臣妾之前就說過,姜妹妹是個識大體的人,若非妹妹提醒,臣妾也不知家中發(fā)生了種種事端,若邊關(guān)真的暴亂,妾可真是罪不可赦,徐氏也枉顧了皇恩?!?/p>
姜云冉臉上的笑容終于消失了。
這徐德妃,真是太過惡毒了。
景華琰最厭惡旁人的背叛,無論乾元宮發(fā)生什么事,尤其是政事,皆不允旁人同外人言說。
在姜云冉掛紅之前,經(jīng)常在乾元宮伴駕的就是她,徐德妃原本拉攏她也因此事。
徐氏已有罪過在身,不容任何疏漏,一旦再度出錯,忠義伯府將會蕩然無存。
為了家族,為了德妃的份位,德妃當(dāng)日拉攏不成,便只能除掉她。
她不想留下禍端。
姜云冉?jīng)]有去看景華琰,她只定定看向徐德妃:“德妃娘娘,話是不能亂說的,妾沒有做過的事,是完全不認(rèn)的。”
徐德妃卻笑了:“我是感謝你,你怎么還生氣了?”
她慢條斯理道:“那日是你同我說,要想讓忠義伯府屹立不倒,必須要有新的領(lǐng)袖,重新掌領(lǐng)忠義軍,在邊關(guān)立功才好?!?/p>
“你不說,我如何能得知呢?”
當(dāng)日在乾元殿談及忠義軍事,只有景華琰、鄭定國和她,而給出的對策,是當(dāng)時姜云冉臨陣想到的。
她不可能同徐德妃通風(fēng)報信,鄭定國也不可能,那就只有一個可能。
通過景華琰的前朝動作,徐氏猜出了后續(xù)的動向,為了彌補過錯,保住徐氏,他們順應(yīng)景華琰的安排,舉族上下齊心協(xié)力,為的就是度過難關(guān)。
而此時,一切事成,徐如晦接連大捷,守住了忠義伯府的顏面,徐德妃才親至乾元宮,對景華琰再度獻(xiàn)上徐氏的忠誠。
她給出的把柄,就是背叛了皇帝的姜云冉。
真是好計謀。
不愧是熟讀兵法長大的將門虎女,不愧是多年風(fēng)波不斷卻屹立不倒的忠義伯府,如今他們果斷舍棄了趙氏,把所有錯誤一力承擔(dān),一邊自請革職除爵,一邊力挽狂瀾,英勇奮戰(zhàn),到底沒有讓忠義伯府落入危難境地。
而現(xiàn)在,徐德妃踩著姜云冉,想要重新站在景華琰的身邊。
依舊還是那個高高在上的寵妃娘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