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這個巧合散布出去,就能讓蔡松的舊部把怒火對準楊鳴。
而鐵牛則會在適當?shù)臅r候火上澆油,讓這團火燒得更旺。
……
在黑道世界里,真相從來不需要證據(jù)來證明。
一個眼神的暗示,一聲意味深長的嘆息,再加上幾分似是而非的推測,就足以讓一個人在道上背上血債。
關(guān)于蔡松之死的傳言在暗流涌動的南城街頭巷尾間蔓延。
最受歡迎的版本說,那晚在南洲會所,吳鋒銳和蔡松因為一個陪酒女起了爭執(zhí)。
故事的細節(jié)在每個講述者口中都略有不同,有人說看見吳鋒銳抄起酒瓶,有人則聲稱對方動了刀。
這些版本雖然漏洞百出,卻很有市場。
傳言很快蔓延到了楊鳴身上。
早些時候楊鳴初到南城時與蔡松的那場沖突被人翻了出來,成了一個完美的復仇動機。
于是,一個關(guān)于報復的故事在道上流傳開來,把命案推向了更深層的陰謀論。
對于蔡松的舊部來說,這些流言就是他們需要的全部“證據(jù)”。
有些人是真心想替故去的大哥報仇,有些人則把這當作了上位的契機。
騰昌物業(yè)首當其沖。
那些原本就在公司里的蔡松舊部開始處處和吳鋒銳的人對著干。
(請)
謠言利刃,掀波瀾
起初只是些口角之爭,后來演變成了拳腳相向。
雖然規(guī)模都不大,但每一次沖突都像是在柴火上撒下的鹽巴,讓這把火早晚會燒到無法控制的地步。
很快,一場看似偶然的沖突,最終還是爆發(fā)了。
事情起于一家街邊燒烤攤。
歪歪,這個吳鋒銳手下的一個小頭目,酒過三巡后與鄰桌起了爭執(zhí)。
這本該是街頭巷尾再平常不過的事,但當竹子帶著人趕到現(xiàn)場時,事態(tài)的走向就變得不一樣了。
竹子曾是蔡松的得力干將。
他認出歪歪時,積壓已久的怨氣瞬間找到了宣泄口。
這場街頭斗毆很快褪去了最初的起因,被賦予了一個更具分量的名義——為死去的大哥復仇。
十幾個人的混戰(zhàn)在街邊上演,歪歪的一刀讓竹子倒在血泊中,而他自己也被人用酒瓶開了瓢。
最終,三個重傷者被送進醫(yī)院,給這場混亂畫上了一個短暫的句號。
黃海得知消息后震怒異常。
他把蔡松的舊部召集起來,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訓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