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是危急時刻。
領頭的越是要淡定。
就算哭也要關起門來自己哭,否則只會敗得更快。
袁紹的從容自信和雷厲風行,無疑給部下打上了一針強心劑。
只要主公不放棄,一切都還有希望。
袁紹的策略也很簡單。
與其拉長戰(zhàn)線去和孫堅主力硬拼,不如趁袁術兵力空虛,直搗黃龍。
如果孫堅回援,那荊州的危機就解除了。
如果孫堅的理智占據(jù)了上風,選擇不回援,還有審配阻斷糧道緩解荊州危機。
袁紹道:“公與,你去勸說劉備的目的,雖然是盡可能拉攏他站在我們這邊。”
“但你真正的目的是讓他猶豫不決,拖延他出兵的時間,為我們爭取到攻打壽春的時間?!?/p>
“哪怕只有一兩天。”
“可以說,你一人就是一軍吶。”
沮授深知自己的任務很關鍵。
若是劉備反應及時,出兵支援袁術,那么他們攻打壽春的計劃可就泡湯了。
沮授激動地拜道:“授定不辱使命!”
在這存亡時刻,袁紹派沮授出使是有原因的。
他知道自己手下有派系之爭。
他的三個兒子,大兒子袁譚、二兒子袁熙、三兒子袁尚。
其中老大和老三的勢力最大。
老三袁尚按照身份來說,應該沒有資格和老大袁譚斗。
但偏偏袁尚長得特別帥,魅力值拉滿,而且自幼聰慧,情緒穩(wěn)定。
可謂才貌雙全,最像袁紹,幾乎是個理想的繼承人。
就連“非嫡長子,卻有才能”的境遇也和袁紹年輕時一樣。
因此深得袁紹喜愛。
逢紀,審配等人也覺得袁尚才能力壓袁譚,覺得他才是完美的繼承人,因此選擇全力支持袁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