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比如這邊,吃餃子里面會放入辣椒,芥末,甚至是硬幣,還有人問新郎,餃子熟了?或者餃子好吃嗎?看新郎怎么回答,從而判斷他這個人是否誠實。
這種習俗在蘇宇那邊,只是聽過,就沒有那么啰嗦,但在人家這邊就是正在流行大習俗。
接下來竅新娘門,去接新娘,往門縫里塞紅包,大差不差,有的會出難題為難新郎,反正就是圖一樂呵。
這場酒宴,按理說是女方置辦的,由于馬云祿這邊沒有家人,只能自己置辦,所以張立國是提前跟這邊談妥,送來了宴席所需的。
畢竟馬云祿一個女知青,你讓她操辦婚禮,那不是為難她嗎?何況她也沒錢啊。
就只能委屈一下新郎,兩場婚禮,他全包了。
也就是無論男方這邊的酒宴,還是女方這邊的,都是張立國出錢,讓村支書代為置辦的。
這時候的農(nóng)村人實在,花了多少錢,買了多少東西,人家記錄的清清楚楚。
馬云祿二十七歲,張立國三十四五了,相差七八歲,說句老牛吃嫩草不過分吧?那么讓他多出一份婚宴錢,也不算啥。
在叫門時,里面的老娘們開始開車了,葷段子一個接一個,惹得張立國臉紅脖子粗。
蘇宇和虎子在一旁憋笑,不敢看張立國。
這幫老娘們,沒輕沒重,專門找人弱點,開老牛吃嫩草的玩意,還調(diào)侃他晚上可別累壞了等。
惹得眾人哈哈大笑,張立國憋的臉通紅,好說歹說,又付出幾個紅包的代價后,這才打開房門。
“行了,時間不早了,讓人家趕緊接人吧。”
馬云祿村里的老支書過來了,他發(fā)話了,幾個老娘們就不敢揪著不放了。
張立國抱著新娘,把新娘放車上,這時老支書代表女方父親,過來送上送行酒。
敬姑爺,說白了就是他閨女往后,是好是壞,就拜托他照顧了。
這是新老交替的過程,父親陪伴女兒,保護女兒,走了一半的人生,接下來由新郎接替。
如果是老丈人,按理說還要叮囑幾句,有的新人還會磕頭回禮,不過每個地方不一樣。
老支書也不是馬云祿父親,只能說幾句祝福話。
爺倆也不矯情,端起酒杯,一飲而盡,放下酒杯,轉(zhuǎn)過車子,帶著馬云祿離去。
至此這就算是禮成了,當然了,二人已經(jīng)提前拿到結婚證了,只是需要走完婚禮過程。
而蘇宇他們,只在進村時發(fā)揮了點作用,那就是給村口的孩子發(fā)糖。
回去也就是主打一個排場,好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