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話說,沒吃過豬肉,還沒見過豬跑嗎?工廠可沒少下鄉(xiāng)放電影,他們是不知道說您嗎?不,他們是不好意思那么舔身邊人,拉不下那張臉。
窮人僅剩的就那點尊嚴了,而身邊人還不配,但蘇宇不一樣,他們?nèi)绱丝吞?,是因為早就意識到,蘇宇和他們不一樣了,蘇宇就像是一顆星照亮了全縣。
公社也組織宣傳部向他學習,所以他成為不少青年學習的榜樣。
這句您字,他們喊的非常心甘情愿。
除了三水灣,馬家灣這些從小看他長大的沒有那么客氣,其他村,不說有一個算一個,但都挺感激他的。
因為不知根知底所以才有疏離感,才倍感榮幸,反觀蘇宇村里人倒是不覺得,感激是一回事,但還不至于用您字用在蘇宇這個小輩身上。
“客氣,客氣,我是替我大哥給李大伯送口糧來的,他一個人孤苦伶仃,野菜也挖不了,排隊購糧也不趕趟,作為晚輩不能讓他老人家餓著啊?!?/p>
“我哥還要上班,我嫂子在家?guī)Ш⒆?,這不,只能我來了?!?/p>
蘇宇大哥蘇勝,和他們村李老頭是親家,這種事之前不曉得,但現(xiàn)在早就人盡皆知了。
包括上次村支書去分糧食,分配份額,就多給了李家村幾百斤份額,也算是照顧了。
“原來是給李大伯送糧食的?交給我們吧?!?/p>
“是啊,交給我們吧?!?/p>
一幫小伙子跑過來,從馬背上拿下糧食,扛在背上,往李老頭房子那邊趕。
蘇宇想阻攔都阻攔不住,太熱情了。
蘇宇像是變戲法,從背包里拿出幾盒點心,提著進入了院子。
“李老伯,還是認我嗎?我蘇宇啊,您女婿的弟弟,我來過您家,還有印象嗎?”
老漢有些耳背,但還不算全聾,聽到后點了點頭。
“記得,記得,小宇是吧?聽秀琴提起過你,屋里坐,屋里坐。”
“李老伯,屋里我就不去了,送下糧食,我就離開了。”
“您平時是怎么磨面粉的?是在村里還是送去公社?”
蘇宇送來的是小麥,并不是面粉,不能直接吃,當然煮熟了和大米一樣,只是味道沒有大米好吃,最好磨成粉蒸饅頭。
所以蘇宇才有此一問,幾個年輕人送下糧食,把糧食給老漢搬進屋里,回來也沒有走,站在一旁聽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