蘇宇每個月都要回一次四九城,第一是參加月底考試,第二是怕學(xué)習(xí)上有什么變化,老師要及時掌握學(xué)生的學(xué)習(xí)情況。
好在蘇宇對于這個并不反感,他還跟工廠說好,每個月底去四九城一趟,可以當(dāng)做采購任務(wù),又能交上去學(xué)習(xí)情況,又能順便采購物資。
一舉多得,這大學(xué)畢業(yè)證,他還是想弄到手的,畢竟為此幾十萬都花了,可不能打水漂。
蘇宇剛把馬兒放回馬廄,拉著馬車,要放回小木屋那邊,就碰到了村長。
“唉……蘇宇等會。”
“老支書,您這是?”
“我剛想找你,你先等等?!?/p>
“是這樣的,這麥子都入庫了,馬上要交公糧了,我想借你的馬車用一下?!?/p>
“咱村里就一頭驢車,每年交公交,都要村里人用獨輪車,在后面推著,不僅慢。還沉,一次還不行,還要反復(fù)回來拉?!?/p>
“你馬車明天要是不用,借給村里用一下唄?”
“行啊,明天您要用,拿去用就是了?!?/p>
蘇宇雖然不參與生產(chǎn),但他家里人基本都參與生產(chǎn),比如蘇父,蘇母,大嫂李秀琴,蘇瑾要是不考大學(xué),也是要參與生產(chǎn)的。
他家雖然有錢,但除了蘇宇家,其他可沒有例外,都參與了生產(chǎn),哪怕有養(yǎng)殖場,除了必要的幾個正式職工盯著養(yǎng)殖場,其他人也會參與生產(chǎn)。
像是蘇宇三嬸,就不需要參與生產(chǎn),因為她是職工,同樣有工分,這村辦養(yǎng)殖場和公社辦的養(yǎng)殖場,其實相差不大,公社辦的磚廠,雖然不算城里人,但有工資,有工分,不需要參與生產(chǎn),但一樣可以領(lǐng)到口糧。
村里的養(yǎng)殖場也是一樣的,三嬸不止可以拿分紅,還有工資和工分。
但正式職工就那么幾個人,其他人都需要參與生產(chǎn),無一例外。
蘇宇也是村里的一份子,借給村里用用,當(dāng)然沒問題,他又不是為富不仁。
“很好,這樣,你明天既然沒事,你也跟著去一趟吧?!?/p>
嗯哼?啥情況?往年都不用他,今年干嘛讓他去?
“老支書,往年不都是你帶隊嗎?今年讓我出面?這是為何?”
“還能為何,這不是趕巧了嗎?公社要修溝渠,我要去公社開會,哪有時間去交公交啊?!?/p>
“可村里沒有個明白人也不行,會計年紀大了,秦向陽倒是合適,腦子也聰明,但太過迂腐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