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不答應(yīng),一個不近人情,全村都會埋怨他。
哪怕蘇宇說拿不出這個錢,可這錢收上來就是給他的,他會拿不出?不可能的。
所以蘇宇陷入了兩難,給還是不給?不給立馬成為村里的異類,畢竟這糧食事關(guān)村里人的生死,可管了,以村集體的創(chuàng)富能力這么多年才攢了四五百塊錢,啥時再賺到可就不好說了?
反正一兩年是肯定的,而且時間一長,很可能就要不回來了。
其實還有一個辦法,那就是全村湊錢,大家家里總有一些急需,一家一塊錢都有二百元了,要說挨家挨戶沒有個幾塊錢,那是不可能的。
當(dāng)然少數(shù)人除外,但有些家底厚的,拿出十幾塊錢也輕輕松松。
但還是那句話,一旦集資后,糧食怎么分?按人頭?總不能賣糧吧?村集體也沒那個權(quán)利啊,這不是要餓死窮鬼嗎?
那集資就等于村集體跟他們借錢,跟十家是借,跟一家也是借,還不如直接問蘇宇。
“老支書,按說村集體跟我借錢,我責(zé)無旁貸,畢竟我也是村里人,可我要是開了這個先河,其他村怎么辦?公社收錢就會變得異常困難,都會來找我說情。”
“老實說,六百元,對我來說,不算什么,但我要是平白無故拿了這筆錢,其他村肯定不會那么輕易掏這筆錢交給公社,會想盡辦法拖延,甚至找我說情?!?/p>
“您這是為難我啊。”
是啊,一邊是六百塊錢,一邊是一萬元的收款,蘇宇不可能因為這六百元丟了一萬元不要了。
這先河一開,這一萬元就別想收回了。
為村里貢獻六百不算啥,貢獻一萬,那可是一個萬元戶啊,誰會舍得?
那還不如免費發(fā)放糧食呢,可人家蘇宇前前后后貢獻了十萬多斤糧食了,還要人家貢獻,他們臉還沒有那么大,村里人也不行。
“那你說,咋整?”
村支書是沒辦法了,才問出了這句話,這句不是問蘇宇,更像是自問自答。
可沒想到,蘇宇還真有辦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