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接踵而來,蘇宇寫的確實好,但這只是其一,其二是蘇宇這個人太具有新聞噱頭了。
一個高中生,一個農民,年紀輕輕,能寫出這種水平的作品,說句在忙碌中不忘學習,自強不息,不過分吧?
而三年后就是大學恢復的時間,這說明上級已經意識到了,高學歷給國家?guī)淼膸椭?,各行各業(yè)都缺人才。
那為什么不早點大學恢復呢?因為時機不到,國內的環(huán)境還不允許,各地還在各種鬧騰,不是批這個,就是批哪個,總之如果大學恢復了,可能會被人利用,畢竟大學生最好利用。
最先游行的一定是學生,仿佛全國上下就他們覺醒了,當然這不是說有什么不好,但一定能引起騷亂,所以環(huán)境不允許。
恢復大學時,一定是國內環(huán)境比較安穩(wěn)時,而不是現(xiàn)在,但并不是說相隔三年,就沒人意識到人才的重要性。
有些準備已經開始做了,比如,釋放一個信號,一個國家看重人才的信號。
國家不可能直白的說,娃娃們,復習起來吧,學習起來吧,國家需要你們。
這種話,先不說有沒有用,還不如實打實的,讓他們看到,國家對人才的重視。
蘇宇這種地地道道的農民,年紀輕輕,不忘學習,發(fā)表文章被人民文學看中并發(fā)表,實在是難得。
這時候國家喜歡樹立一個榜樣,讓大家跟著學習,蘇宇這種典型,就是最好的榜樣。
于是縣里,市里記者采訪過后,蘇宇沒想到,省里,甚至是全國性的報社都來了。
這對于蘇宇來說是一件大事,但對于這些報社來說,不過是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。
有新聞話題嗎?還是有的,畢竟蘇宇一個農民無人教導,也沒有人陪他砥礪前行,他是孤獨的,他是孤勇的,能堅持下來,并成功了,確實令人欽佩。
沒人懷疑人民文學的對文學創(chuàng)作的欣賞水平,能發(fā)表就說明了一切,這說明蘇宇已經具備一定的文學水平了。
所以這段時間,公社,村支書,一個一個往蘇宇家送人,送來的人都是來自各地的報社,期刊記者等。
“蘇宇同志,方便簡單介紹一下你的生活環(huán)境以及你個人的經歷嗎?”
提問的是來自【中國青年報】的記者,旁邊還淡定的坐著另一位【光明日報】的記者。
兩家都是非常具有實力的報社,光明日報是以知識,文化,教育,科技為主,讀者多數(shù)以知識分子為受眾。
而青年報主要是以青年成長發(fā)展,社會熱點等,主要以青年為受眾。
蘇宇也是誠惶誠恐,畢竟他也是沒想到,一篇文章,引來兩尊大佛,還要從頭介紹采訪他。
蘇宇的文章,主要是揭露地震帶來的危害,以多人性的角度去觀察,去改變故事的走向。
同時故事當中也會偶爾提起,如果怎樣,怎樣,就可以避免悲劇的發(fā)生了。
這是在提醒大家,如何在地震來臨前自救,光提醒,會很無聊,蘇宇就編寫了一篇令人深省的故事,但主旨蘇宇可沒有忘記。
全篇教人如何自救,如何存活的篇章可不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