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就算是白居易這樣耿直的人,在皇帝剛死了一個寵信的內(nèi)侍的情況下,也不好立刻就提起這件事。
今日的朝會就在這種沉悶之中,虎頭蛇尾地結(jié)束了。
這讓李純對俱文珍的手段更加滿意,不過小試牛刀,便止住了朝臣們的上諫之風,而且完全不落痕跡。
果然非常之時,便需用非常之人,行非常之事。
所以一退朝,李純就迫不及待地下了中旨,加封俱文珍為左神策軍護軍中尉。
廣德元年(763年),吐蕃進犯長安,代宗出奔陜州,宦官魚朝恩率當時駐守陜州的神策軍一路護衛(wèi)代宗,從此神策軍就成為了中央禁軍,并且將原本的南衙、北衙兩大中央軍集團打壓得七零八落,呈一家獨大之勢。
建中四年(783年)涇原兵變,德宗徹底對文臣武將失去了信任,命宦官分掌左右神策軍,置護軍中尉。
宦官掌軍權(quán),自此而始。
左右樞密使掌接受表奏及傳達皇命,左右神策軍護軍中尉掌禁中護從,文武兼?zhèn)?、是為“四貴”。
俱文珍站在左神策軍的署衙之中,手持圣旨、身著紫袍,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,似乎都能嗅到權(quán)力的甜美滋味。
人生際遇真是奇妙。
宮中遍傳吐突承璀即將就任左神策軍中尉的消息時,俱文珍甚至都已經(jīng)起念想改名避禍了,誰能想到,最后坐上這個位置的人,卻是他。
……
政事堂。
朝會結(jié)束回來的第一件事,還是吃飯。
也不只是宰相重臣要吃飯,各級官署皆是如此。
在大唐,從中央各部到地方縣衙,全都設(shè)有公廚,官員們聚在一起吃飯,稱作“會食”。
除了算是一種做官的福利之外,會食作為公務(wù)餐,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是“因食而集,評議公事”——可見在餐桌上談事,也是古已有之。
不過跟其他衙門不同的是,政事堂沒有專門的食堂,飯是直接擺在公堂里的。
堂廚的雜役將桌案布置好,將菜肴和餐具送上,眾人正要入席,就聽得外頭有人大聲喊道,“天子賜食至!”
幾位宰相對視一眼,心下都有些唏噓。
天子已經(jīng)好些日子不曾賜食了,看來今天是真的心情很好。
雨過天晴,他們本該覺得輕松,但想到吐突承璀剛死,皇帝卻如此高興,不能不讓人生出幾分復雜的感受。
不多時皇帝賜的菜也擺上了,眾人依序入席,舉箸就餐。
畢竟是會食,平常吃飯的時候,大家都會討論一下最近的事務(wù),要是一直不說話,甚至算是一種失職,會被譏嘲為“伴食宰相”。
但這會兒,誰都沒有說話,只默默進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