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于今天的考生來說,作詩就更難了。
因為在大唐,公認的觀念還是“翰墨非女子事”,大部分士族都會讓女兒讀書,但有詩作流傳在外的很少,大部分留下名字和作品的女詩人,不是妓女就是道士,亦或兼而有之。
不過,雁來其實已經(jīng)有意降低她們的難度了,因為今天的題目是“林中有奇鳥”。
這句詩出自阮籍的《詠懷八十二首》,詩人自比為鳳凰,卻找不到能夠停駐的梧桐,只能斂起羽翼、徘徊不回,表達了作者處非其位、壯志難酬的情感。
只要讀過原作,知道出處,這個題目幾乎是為這些女性考生們量身定制的。
當然了,領(lǐng)會題目要表達的意思是一回事,將之用視作表現(xiàn)出來,又是另一回事了。
但也只有足夠嚴格,這場考試的成績才有意義,這些女官的存在才能為眾人所接受——她們是憑借自己的才華而非其他,立身于朝堂之上的,如同所有的文官那樣。
……
三天的考試結(jié)束,考生們在短暫的解脫之后,又再次被緊張的情緒攫取,焦急地等待著考試結(jié)果公布。
而另一邊,考官們則是加班加點閱卷、排名,然后再將試卷送去政事堂覆核。
本來覆核應(yīng)該是翰林院的工作,不過秘書省的女官以后要跟他們做同事的,這樣容易分出身份高下,雁來干脆就讓政事堂能者多勞了。
政事堂確定了最終的名次,才會找出原卷,拆開糊名,將結(jié)果送到雁來這里。
試卷一拆開,看到上面的名字,幾位宰相又開始頭痛了。
郭令徽也報名參加了這場考試,這事他們早就已經(jīng)得到了消息,但她走正常的渠道報名,他們總不能不許考。
可是就算離了婚,她的身份終究還是很特殊的,不能不有所顧忌。
本來,秘書省跟翰林院負責(zé)同一份工作,大部分人都不以為意,就算是宮中的女官,想要跟正兒八經(jīng)晉升上來的翰林學(xué)士競爭,也幾乎不可能,更不用說制科考出來的新人了。
到時候肯定是翰林院為主,秘書省為副。
可是有一個曾經(jīng)的貴妃在,情況就不一樣了。
為此,甚至還有人特意跟主考官打了招呼,讓她落榜。結(jié)果天兵折騰出這個糊名謄抄的法子,還是她考上了。
讓人忍不住懷疑,這是不是雁來的陽謀。
就是要讓他們不滿意,但是又挑不出錯來,畢竟考試是禮部主持的,試卷是考官批閱的,名次是幾位宰相定的。
雁來看到名單,果然很高興。
雖然目的是為了給秘書省選拔人才,但既然開了制科,規(guī)矩就還是按照制科的來,將所有考生按照試卷分成了甲乙丙丁四等。其中甲等按例是空缺的,除非皇帝特別重視某個人,才能特意將他提到甲等,乙等算優(yōu)秀、丙等算合格,只有丁等會被黜落。
而這一科,乙、丙兩等加起來有十幾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