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回的彈劾之所以能聲勢浩大,是因為中堅力量并不是反對派,而是王起這樣的“忠臣”。
他們恪守著自己在綱常之中的地位,也要求雁來去做這樣一個標準的臣子——就像是郭子儀那樣,立下了潑天的功勞,也仍然恪守臣子的本分,甚至還能繼續(xù)獲得皇帝的信任,終身榮顯、富貴而終、恩澤子孫、垂范后世。
好一個人臣典范!
在他們看來,雁來前一半已經(jīng)做得很完美了,甚至可以說比郭子儀更完美。所以,后半段就更應該自我要求、自我約束,成為一個周公,而不是王莽。
就其本心,他們對雁來并沒有惡意,反而是為了她好,認為她一旦行差踏錯,就等于是讓自己的完美履歷有了污點。
所以他們要規(guī)勸她、警示她。
分析到這里,雁來都快感動了。
好一套道德bangjia!
……
殿內(nèi)陷入了短暫的寂靜。
對這個時代的人來說,對這些讀著儒家學說長大的官員來說,王起從道德上對雁來提出要求,反而讓他們說不出反駁的話了。
甚至隱隱覺得他說得也有幾分道理。
就在這時,雁來嘆了一口氣,“福澤子孫,就是好好的太子妃被冊為貴妃,由妻變成妾嗎?”
朝臣們:“……”
這一刻他們真的有點恨李純了,他挖的這個坑真是又深又廣,一不小心就又會掉進去,搞得他們很被動。
李吉甫卻是眸光微微一動,聽出了一點意味。
道德君子,是對人臣的要求,可是對君主,不能說完全沒用,至少在場這些人,是沒有能力要求皇帝完全按照他們的道德標準來行事的。所以雁來根本不接招,一句話就將王起營造出來的道德困境擊碎了。
守規(guī)矩的人才會被困住,而她……
對于自身道路的選擇,她沒有片刻動搖。
這個瞬間,李吉甫心底再次生出了那種“吾生太早”的遺憾。
但又或許,是正好呢?
如果不是到了這個年紀,如果不是處在這個位置,也許他能為她做的,只會更少。
這么一想,李吉甫也就釋然了。
他輕松接上雁來的話,“是臣等無能,未能規(guī)勸陛下,愧對郭令公?!?/p>
他們這些朝臣,基本都是在安史之亂之后出生,在戰(zhàn)亂流離之中長成,所以郭子儀對大唐的再造之功,又何嘗不是對他們的活命之恩?
然而他去世不過三十年,受過他恩惠的人都還活得好好的,一個個身居高位,卻讓郭氏蒙受這等羞辱,又有什么臉面以郭子儀的標準去要求雁來?
雁來哼笑一聲,“道德是對自我的約束,而非對他人的要求,王侍御以為呢?”
王起羞愧地低下頭去。
他是個要臉的人,或者說,他是最要臉的那一類人。上書彈劾的時候,他是真的認為自己做的是正確的事,但這會兒面對雁來的質(zhì)問,他也是真的說不出一句辯解的話。
雁來見狀,又在心里哼了一聲。
果然啊,當有人指控你做了壞事的時候,你最好真的是個壞蛋,否則會死得很慘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