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他零零散散的條款,也是各有讓步。
比如徭役,河北最大的工程就是修河,而且?guī)缀趺磕甓家?,這個是絕對不可能省的,這份責任也不能完全讓官府來承擔,尤其他們現(xiàn)在的稅收已經(jīng)少得可憐,要他們以工代役也不現(xiàn)實。
天兵就主動攬下了這件事——正好剛抓了十幾萬的俘虜,成德沒那么多錢全都贖買回去,又不能隨便解散讓他們滋擾地方,就先留下來勞動改造吧,修修路、修修河。
等他們把自己的贖身錢賺出來,能重獲自由的時候,工程應(yīng)該也修得差不多了,就算沒修好,應(yīng)該也會有新的大冤種來填這個窟窿。
怎么不算是一種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呢?
所有人最關(guān)注的稅收問題,則是被放到了最后來討論。
大概是因為前面的商談十分順利,在這個問題上,天兵也沒有強硬到底,而是認真聽取了王廷湊的意見。主要是王廷湊既沒有訴苦,也不是一句含糊其辭的“真的做不到”給敷衍過去,而是拿出了具體的數(shù)據(jù),讓玩家眼前一亮。
雙方當場算了一筆賬,發(fā)現(xiàn)只收那百分之五的田稅,確實有點不夠用。
其實單就田稅來說,半成并不是最低的,最低時是三十稅一。但歷朝歷代都是要收人頭稅的,兩稅法改革之后變成了戶稅。至于其他雜稅,雖時增時減,但從沒有少過。
可見光收田稅,肯定不行。
主要是這個時代的糧食產(chǎn)量實在太低了,畝產(chǎn)一石到兩石,能達到三百斤就是了不起的豐產(chǎn)了,這是什么概念?
成德之前能一直維持著高稅收而不崩盤,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人口銳減,人均占有的土地數(shù)量大幅增加。
玩家有底氣定下百分之五的田稅,也是因為糧食產(chǎn)量很快就能提上來,到時候稅收自然也會跟著漲,補上目前的這點缺口是絕對足夠的。
但成德這邊不知道呀!
既然他們強烈要求了,玩家這邊稍微商量了一下,就給出了一個新的選擇:取消田稅,改為只收戶稅。
王廷湊一愣,顯然這是一個完全超出他預(yù)料的選項。
但不等他細想,一旁的史奉先就搶著應(yīng)道,“那我們選戶稅,但只能納錢?!?/p>
戶稅是兩稅法改革之后才出現(xiàn)的,按照家庭財產(chǎn)的多寡來給戶口定等,而后按等收稅。跟只能收糧食,還要各種督農(nóng)催收的田稅比起來,戶稅就要簡單方便得多。更重要的是,按照原來的規(guī)定,戶稅的數(shù)目大約與田稅相等,但田稅要分夏秋兩次收取,戶稅卻只收一次。
也就是說,田稅只能收半成,戶稅卻有一成。
傻子都知道該怎么選。
所以史奉先一看王廷湊居然遲疑了,再按捺不住,主動開口。
“這位是?”章立早終于將視線轉(zhuǎn)到了他身上。
王廷湊回過神來,介紹道,“這位是留后的舅父。因留后年幼,太夫人不放心,就讓他代為走這一趟?!?/p>
史奉先驕傲地挺了挺xiong膛。
玩家看看史奉先,又看看王廷湊,都有些驚訝。
按照他們對藩鎮(zhèn)的刻板印象,王廷湊干掉王承宗,肯定是為了取而代之。雖然不知道都已經(jīng)到這種時候了,那個岌岌可危的節(jié)度使的位置還有什么好爭的,但他們選擇尊重。
至少王廷湊能聽懂人話,也說人話,跟他溝通起來要比王承宗順暢得多。
但現(xiàn)在這個史奉先跳得那么明顯,王廷湊居然沒把人打壓下去,總不會真的是因為尊重留后的舅父吧?你連他親爹都殺了!
不過還是那句話,不理解,但尊重。
所以章立早只是看了兩眼,就問道,“確定是要選戶稅嗎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