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周圣朝,天授十五年。
大寒時節(jié)。
江陰縣內(nèi),家家戶戶忙著糊紙窗,籌備尾牙祭。凜冽寒風,吹的紙窗“嘩啦~”作響,街巷間彌漫著炭火與臘肉的香氣。
縣城中,薛國公府巍然矗立,琉璃瓦上垂著三尺長的倒懸冰錐,寒光逼人。
瑯琊閣檐角的鎮(zhèn)宅狻猊,口中銅鈴在凜冽朔風中“嗚咽”叮當作響。
書房內(nèi),江行舟靜坐在案幾前,手中捧著一卷泛黃的書籍,神情冷清。
{江行舟,誦讀《千字文》一遍,對“云”字訣文術(shù),若有所悟,額外增加道行+1!}
{江行舟,誦讀《笠翁對韻》一遍,對“雨”字訣文術(shù),似有所思,額外增加道行+3!}
{江行舟,誦讀《聲律啟蒙》一遍,對“冰”字訣文術(shù),感悟漸深,額外增加道行+10!}
一串數(shù)據(jù)金石提示音,在他的腦海內(nèi)清脆響起。
隨即,“道行”化作一點一點浮空的晶瑩白芒,沒入他的眉心。
江行舟眉頭微微舒展,放下書卷,輕輕吐出一口氣,感受著道行的增長,推敲著文術(shù)的奧妙。
他閉目凝神,腦海中浮現(xiàn)出一段段陌生的記憶片段。
細細梳理,心中漸漸明了。
此間世界,與華夏共享夏商周、秦漢、唐宋的年輪,卻又因諸子百家歸流,孕出了獨特的文道圣脈。
文道修行,以才氣為基,以文術(shù)為用。
讀書人誦讀經(jīng)典,感悟天地,凝聚才氣,施展文術(shù)。既可治國安邦,亦可斬妖除魔。
自天授元年,大周圣朝那位驚才絕艷的女帝執(zhí)掌山河社稷,朱砂御批告示天下:「大周開萬世文樞,唯科舉取士;圣朝斷千年門蔭,廢世卿察舉!]。
自此,科舉取士已成大周士子通往圣途的唯一天梯,國祚社稷猶如巨龍吞吐著四州八荒的文運,文道昌盛,才氣縱橫。
在記憶中,
前歲春闈,江南道有位進士作《寒江賦》,剎那間,帝都宮殿外結(jié)出數(shù)十里冰凌,仿若夢幻琉璃世界,引得滿城百姓嘩然;
翰林院王祭酒批注兵法時,天降驚雷,“轟隆”聲中劈碎試院的七座銅鐘,那震天動地的聲響回蕩天際;
傳聞中,宰相大人在冰原輕吐浩然之氣,化成飛劍,一劍斬落漠北狼騎三千旌旗,氣吞山河。
凡此種種,難以計數(shù)。文道之巔,可執(zhí)掌天地之力!
倏然,江行舟睜眸。
燭火搖曳,案幾銅鏡里映著少年清雋冷峻的面龐,兩鬢少許微霜,眼尾一粒朱砂痣,眉宇間透著與年齡不符的沉穩(wěn)。
“讀書竟能修成圣人”
江行舟低聲呢喃,指尖輕叩案上的青玉鎮(zhèn)紙,眼眸中燃起一抹熾熱的光芒,若火焰在其中跳動。
鎮(zhèn)紙下,壓著一枚素箋,箋上字跡冷冽料峭,赫然寫著一個“冰”字。
“冰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