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所謂人生有三苦,打鐵撐船磨豆腐
如何像講故事一樣,把陳長妃的故事娓娓道來呢。
好賭的爸,生病的媽,上學的弟弟,破碎的家,我不幫她誰幫她?
不不不,故事
要從一個叫陳大的艄公講起。
那是60年,了解那個年份的人都知道,想吃一頓飽飯,有多難。
那一年,渡口鎮(zhèn)已經(jīng)連續(xù)遭遇三年干旱,地里收成少得可憐,大家都勒緊了褲腰帶過日子。
那年臘月,有一個叫陳大的年輕人來渡口鎮(zhèn)投靠親戚,靠著一封介紹信和兩個窩窩頭,硬是光著腳走了半個月,從山城走到了渡口鎮(zhèn)。
可來了渡口鎮(zhèn),陳大才知道,親戚一家早就沒了。
餓暈的陳大,倒在渡口鎮(zhèn)的石磨場上,被幾個路過的社員用一碗高粱糊糊救了下來。
醒過來的陳大無家可歸,跪在地上抓著公社大隊長的手。
“給口吃的,只要給口吃的,一輩子當牛做馬都行”
當時的渡口鎮(zhèn),大鍋飯里的粥,稀到能把臉照出來,多一個人,大家就要少分一份口糧,這哪兒是大隊長做得了主的啊。
有社員看不下去了,支了個主意。
鎮(zhèn)上渡河的老艄公干不動了,要不打發(fā)陳大一口吃的,讓陳大去撐船?
正所謂人生有三苦,打鐵撐船磨豆腐。
在那個天天餓肚子的年代,撐船可是個苦差事,沒幾個人愿意干。
苦歸苦,好歹有口吃的啊。
于是,陳大留在了渡口鎮(zhèn),跟著老艄公學了三天撐船搖槳,便正式接過了渡口鎮(zhèn)艄公的差事。
一開始,大家只是好心,不愿意看到這個落難的外鄉(xiāng)人活活餓死。
可后來,大家便發(fā)現(xiàn),事情并不是這樣的。
當年陸上交通不發(fā)達,從渡口鎮(zhèn)走陸路去宜城市里,兜兜轉(zhuǎn)轉(zhuǎn)起碼要六七個小時。
而渡口鎮(zhèn)在長江上游,乘船順流而下去宜城,只要兩個多小時。
宜城的江水急,通常情況下,除了縣里的兩艘機動船,是很少有艄公愿意去宜城的,因為順流而下容易,逆流回來難如登天。
來回跑一趟,胳膊腫兩圈,床上躺三天。
64年,幾個孩子上山拾柴,餓急眼的孩子看到一棵樹上的野果,摘下來就吃。
這一吃可就壞了,全都回家上吐下瀉翻著白眼直抽抽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