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兵團老職工的鼎力相助之下,“種子錦囊”這個項目不再是胡梭跟林教授寥寥幾個人的遠征,反而就落地開花了。
每每無人機嗡嗡嗡起降的時候,田埂上的人們都會抹一把汗,然后看著它,臉上掛著一抹笑意,仿佛它就是兵團農場圈養(yǎng)的一只鷹隼。
漸漸的,農場里傳唱著一首童謠——
古有神鳥的故事,它銜枝飛萬里,飛過的地方都成林。
咱也有鐵鳥兒,嗡嗡嗡翅膀有勁,肚子藏著種子錦囊。
鐵鳥兒飛得高,又射得遠,種子都鉆進了沙地里。
沙鼠咬不動,蝎子嫌味苦,種子破殼待明天。
汲取夜露,雨水滋養(yǎng),清風輕撫,種子娃娃就生根發(fā)芽。
星星點點,給沙漠農場編制了一條綠色的圍巾。
新疆本地人的唱歌跳舞的基因覺醒,他們就用歌曲傳唱的方式來講述無人機在沙漠飛播種子的故事。
放學的路上,孩子們就傳唱著這歌謠,穿梭在試驗田的田埂之上。他們成了試驗田最為忠實的“巡查員”。
書包都還沒有放下,總得呼朋引友得去試驗田上轉轉,巡查一便。
黃發(fā)垂髫、歡聲笑語;對于他們而言,這片沙地仿佛就真的埋著什么珍貴的寶藏似得。
有的時候,他們在比賽誰找到的新苗多,有的時候則在那里撿起那些“子彈”,其實就是一些實驗失敗的呈子彈狀的種子錦囊)。
“哎,你砸沒鉆進去呢?等著夜間沙鼠來吃你嗎?我來幫你一把吧?!狈路鹉芨N子錦囊里面的種子對話那般,孩子們的世界里總是充滿著童趣,他們也就那么順手一挖,順手一埋,轉身就忘記了。
“二蛋,你快看,我找到一個漏氣的子彈殼。”
“這個戳起來,手感還不錯嘛?!?/p>
村民們逐漸的發(fā)現(xiàn),這群熊孩子似乎轉了性子似得。彈弓仿佛成了他們逞強的武器,就算是吃飯,也得擱旁邊的那種。
如今,這彈弓居然被打入了冷宮。
村頭的二蛋,率先將他那把寶貝的油光锃亮的“神弓”塞進了那小木箱里。
他的娘親看見那平日殺氣騰騰的彈弓就那般砸角落里躺著吃灰,就忍不住好奇的問:“喲,太陽打西邊出來了嗎,你這寶貝不要了?”
此時,二蛋就趴在自己那張小書桌上,頭也不抬,眉頭凝成了疙瘩,他正在跟作業(yè)本上一道數(shù)學題較勁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