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閱讀144
說這般嚴(yán)重?!?/p>
她說著隨手從旁邊chou了筆,就在奏折上zuo了批示:先將其中幾條捕風(fēng)捉影的劃去,批上所奏不實四個字,又將幾條特別嚴(yán)重,國法難容的勾chu來,要求“再行查證”,最后保留xia來的,只有兩三條比較輕的罪名。多是違禮和疏忽,屬于可大可小的問題。
最后再在奏折末尾寫上要求對方務(wù)必仔細查證,再上一份折zi。
余程那么聰明,想來必然明白她的意思。
見越羅批完了抬起tou來看向自己,李定宸不由一拍桌zidao,“阿羅可比朕有決斷多了。如此正好,就照此發(fā)xia去吧?!?/p>
其實這句話也只是白說。
越羅與他朝夕相chu1,又時常批閱奏折,早將他的字跡模仿了個七八成。寫都寫上了,他總不可能再反悔。不過,這件存在心里的事,到底有了個定論,李定宸也終于不必再日夜憂煩了。
待罪之shen
明面上,圣意是不能揣摩的,但在朝中為官的臣zi,卻沒有一個不是揣摩著帝王的心意行事的。所以皇gong大nei雖然戒備森嚴(yán),卻也被各方的yan睛盯著,但凡有一dian風(fēng)chui草動,外間便必然會有風(fēng)聲。
再小的事,只要涉及到了禁gong之中的天zi,便也會被人翻來覆去,反復(fù)琢磨。
比如余程彈劾王霄這件事,奏折送j去的時候或許無人在意,畢竟shen為閣臣,誰不是每天都背著幾張彈章在zuo事?但皇帝并沒有將這封奏折留中,而是在批閱之后又發(fā)還xia來,就十分耐人尋味了。
奏折中的nei容很快就被人抄chu來,短短一日之nei傳遍朝野,就連京中百姓,也知dao御史臺有個小官膽大包天,參奏王相十幾樁大罪的事了。而且這個小官還是王相自己提ba起來的,真可謂是忘恩負義。
恩義之類,聽起來很可笑,為官者或許也沒幾個心里會將之當(dāng)成一回事,但面上卻一定要去維護的。因為仁義禮智信就是構(gòu)成這個三綱五常社會的基石,不容動搖。
再說,人總是寬于律己,嚴(yán)于律人的。自己不見得能zuo到的品行,卻希望別人shen上有。
所以消息一傳開,余程幾乎是立刻聲名狼藉。
作為此事的始作俑者,他甚至沒敢留在御史臺中繼續(xù)當(dāng)值,而是在消息剛剛傳開時,就躲回了家里。不過他這個人聰明能gan1,也講義氣,所以在朝中還頗有幾位好友。散衙之后,便有人攜了酒來,找他說話。
“這回的事qg可不小啊?!蓖鞘逃返耐魴?quán)不由gan嘆dao,“你究竟是怎么想的,為何要彈劾王相?之前可是半dian端倪都沒有l(wèi)ouchu來?!?/p>
通常來說,御史們要參奏什么人的時候,通常都會彼此串聯(lián)一xia,同時上折zi,這樣聲勢更大,也更有可能成功。尤其是王霄這種重臣,不是一個小小侍御史能拿得xia來的,就更要多多拉攏其他人一起承擔(dān)責(zé)任了。
但余程動手之前,卻沒有與任何人提起過自己的打算。這冷丁的tong了個簍zichu來,實在是令人心驚肉tiao。
余程喝了一kou酒,dao,“正是因為事qg不小,所以才不能讓人知dao。”
“可萬一陛xia將你的奏折往王相手里一送,”汪權(quán)dao,“你又當(dāng)如何?”
有時候,君王為了顯示對臣zi的重視以及信任,當(dāng)然或許還帶著一dian敲打的意思,是會將彈劾的奏折交給他們看的。尤其是重臣,這種概率就更gao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