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些不明真相的網(wǎng)友開始動搖。
“難道還有反轉(zhuǎn)?這個孟雅也不是什么好人?”
“我就說一個年輕女孩怎么可能這么厲害,還這么有錢,原來家底是偷來的!”
陸哲立刻抓住了這根救命稻草。
他轉(zhuǎn)發(fā)了李偉的文章,并配文:
“公道自在人心!謝謝你勇敢地站出來說出真相!我會支持你維權(quán)到底!”
他甚至表示愿意為李偉提供法律和資金援助,幫他告我。
陸家人也仿佛看到了希望,開始在各個平臺哭訴,說他們早就看出了我的真面目,才會被我倒打一耙。
一時間,輿論再次變得撲朔迷離。
我收到了無數(shù)的謾罵私信。
張教授氣得直接摔了杯子。
“無恥!簡直是無恥之尤!”
我看著上躥下跳的陸哲和那個所謂的“兄弟”李偉,眼神卻異常平靜。
“老師,別生氣?!?/p>
“他們跳得越高,只會摔得越慘?!?/p>
“我正愁沒有機會,把他們一次性徹底釘死在恥辱柱上。”
我直接向法院提起了對李偉和陸哲的誹謗訴訟。
開庭那天,媒體云集。
李偉在法庭上,慷慨激昂地陳述著我如何“竊取”他的“天才構(gòu)思”。
陸哲則作為他的關(guān)鍵證人,信誓旦旦地表示,我曾經(jīng)多次向他暗示過,研究的靈感并非來源于自己。
他的律師甚至提交了一份所謂的“證據(jù)”,是我多年前寫的一些筆記片段,試圖證明我的研究思路和李偉的“構(gòu)思”有關(guān)。
輪到我的律師史密斯發(fā)言時,他沒有急著辯駁。
他只是向法庭提交了一份文件,然后平靜地問李偉:
“李偉先生,你聲稱孟雅女士竊取了你的構(gòu)思,請問這個構(gòu)思具體是什么時候產(chǎn)生的?”
李偉不假思索地回答:
“大概是五年前!我當時還在上大學,就有了這個想法!”
“很好。”
史密斯律師轉(zhuǎn)向法官。
“法官大人,我方提交的證據(jù)是,孟雅女士在七年前,也就是她高中時期,參加國際中學生中藥大賽時發(fā)表的論文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