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歲那年,倪亦南剛上一年級,學校門口新開了一家琴房,櫥窗里擺著一架三角鋼琴,一把電吉他,一套架子鼓
這是當年小小的她叫得出來的三個樂器名,她喜歡隔著厚厚的玻璃盯那套架子鼓。
透明的,好酷。
在門口停留許久,不少穿著和她一樣校服的小朋友被家長牽著往里走,規(guī)規(guī)矩矩坐在鼓前。
一天去外婆家吃飯,她小心翼翼問可不可以學樂器,外婆問什么樂器,她說架子鼓。
六歲的她的確學上了樂器,不過不是她喜歡的。
“女孩子要有女孩子的樣,學什么架子鼓,性格都學野了!你媽說了,要么學鋼琴要么不學?!?/p>
倪亦南怯聲問:“可以去校門口那家店學嗎?”
后來她成功在那家琴房學上鋼琴,第三次課后她問老師可不可以摸一下那套鼓,她不會弄壞的。
那套鼓很貴,鼓皮是全定制款,代課老師沒有櫥窗的鑰匙。于是倪亦南最后只敲了敲普通皮鼓,也很滿足。
后來她認真學鋼琴,能在一節(jié)課的時間消化同齡小朋友兩節(jié)課學習的內(nèi)容。她表現(xiàn)得很好,偶爾輪到她的鋼琴老師值班,會免費教她會兒架子鼓。
十二歲,溫希跟倪振華離婚,她的去留都成問題,鋼琴自然被停掉。
那時的她已經(jīng)彈得一手好琴,拿過大大小小的獎項,也真的有點喜歡上鋼琴了。
初中學校沒有琴房,心情不好時,只能在音樂教室偷偷摸那臺教學鋼琴,被逮過幾次,被批評教育多了,她就不彈了。
時間一長,好像也沒多么喜歡了。
就像在同齡人調(diào)皮搗蛋或文靜過家家的年紀,她喜歡去小區(qū)公園找小伙伴賽跑、騎腳踏車、打羽毛球
但倪振華和溫希不允許,說會被人販子拐跑。
他們又不肯抽出時間陪她,于是把她關在家里,扔幾本課外書,反鎖上門。
時間長了,她便不喜歡運動了。
便成了這些年為數(shù)不多的見面時,倪振華心疼的“花那么多錢學鋼琴,學出個什么名堂?打水漂”。
成了溫希走親串友重復一遍又一遍的“還不是懶,從小就不愛動,扔本書一坐能坐一整天”。
人是情感豐沛的動物,能日久生情,也能相看兩生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