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弦易轍
“你告訴他,他老母親和妻兒在城內(nèi)一切安好,只要他肯說服楊玄感離開洛陽,越王不會追究他的罪責(zé)?!?/p>
李密點點頭,“我試試看吧!”
李子雄果然答應(yīng)了李密的勸說,他托話給楊玄感,想和他談?wù)?,楊玄感大喜,連忙把他請到自己大營。
李子雄喝了口茶,緩緩道:“我有幾句肺腑之言,不知明公可愿聽?”
楊玄感連忙抱拳道:“請老尚書明言!”
李子雄緩緩道:“如果明公想做大事,首先要有根基,通俗點說,就是要走自己的地盤,就像晉王經(jīng)略江南一樣,整個江南都成了他的地盤,朝廷也拿他無可奈何,明公一直盯著洛陽不放,就算攻下洛陽又能怎么樣?洛陽能成為明公的根基?洛陽城內(nèi)的權(quán)貴士族會擁戴明公嗎?一旦天子率大軍殺回來,天子軍隊大部分是洛陽子弟,洛陽民眾會幫助明公拼死抵抗自己的子弟軍隊?”
李子雄的一連串反問重重敲打在楊玄感心中,楊玄感終于醒悟,他連忙問道:“懇請老尚書指點,何為根基之地?”
李子雄笑道:“河北、中原雖然人口眾多,土地富庶,但那里是四戰(zhàn)之地,無法立住根基,隴右、河西雖然安全,但地處偏僻,人口太少,養(yǎng)不了軍隊,在我看來,天下有六大根基之地,上等為三處,一是關(guān)中,其次江南,三為巴蜀,次等也是三處,一曰河?xùn)|,次曰荊襄,再次幽州,目前距離明公最近之處便是關(guān)中,明公為何不去關(guān)中,據(jù)三輔之地,養(yǎng)精蓄銳,以成大業(yè)?”
楊玄感聽得如夢如癡,半晌起身道:“前輩金玉之言,玄感如醍醐灌頂,他日有成,必重謝前輩!”
李子雄捋須又道:“如果明公決定去長安,我建議明公走武關(guān)道,崤函道很難,潼關(guān)更難攻打!”
“我明白了,前輩可愿跟我去長安?“
李子雄搖搖頭,“我老母親和妻兒都在洛陽城內(nèi),我只能祝明公一路順風(fēng)!”
楊玄感也不勉強李子雄,派人把他送出軍營。
楊玄感隨即把李密找來,對他道:“既然攻不下洛陽,我也不想久留,我們立刻去關(guān)中!”
李密大喜,“此乃上上之策也!”
楊玄感望著洛陽巍峨的城墻,只得長嘆一聲,下令道:“傳我的命令,大軍收拾行裝,準(zhǔn)備向武關(guān)進軍!”
楊玄感也打算走武關(guān)道,就在這時,他的兄弟楊民行趕來了。
大帳內(nèi),楊民行對楊玄感道:“家族已招募五百精壯武士,愿意協(xié)助兄長奪取函谷關(guān),兄長大軍到函谷關(guān),我們里應(yīng)外和奪取函谷關(guān),再派奇兵偷襲潼關(guān),潼關(guān)唾手可得,兄長為何要舍近走遠去武關(guān)?”
楊行民的話勸服了楊玄感,他又改變了主意,不再去武關(guān),大軍改走崤函道。
次日一早,十幾萬大軍改道向長安進發(fā),潼關(guān)主將是名將陳棱,他同時也負責(zé)函谷關(guān)的防御,陳棱手中有一萬軍隊,他早就知道楊玄感造反攻打洛陽的消息,便知道楊玄感一旦攻不下洛陽,肯定會率大軍來關(guān)中。
陳棱得知楊玄感動身的消息,立刻下令全軍嚴陣以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