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下繼續(xù)翻閱卷宗的真實目地,自然是為了盡可能多的探知對他有用的信息,順便看看有沒有什么存在問題的數(shù)據(jù),能借之牽扯到妖魔身上。
東武城只是一座小城。
小城的好處是,需要記載的重要事件不多。壞處是,這些不多的重要事件,無論怎么看,似乎都和‘重要’兩個字無關。
比如上面會記載每年的八月底,清河崔氏都要派人回到東武城來,雇傭城內最出名的戲班子去清河郡城,為崔氏每年固定在九月份舉行的族慶進行表演。
以這樣的方式來表明崔氏不忘本的態(tài)度。
卷宗上記載的文字對于崔氏這樣的行為大加贊賞,可同時卻又暗戳戳的刻意強調,崔氏每次派來東武城雇傭戲班子的人,都不是直系血脈。
也不知道負責記錄卷宗的人,究竟存的是什么心思。
再比如由于可記載的重要事件太少,卷宗里甚至會記錄上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案件。
這些案件有的早就告破,有的則仍然屬于懸案。
其中時間跨度最久的一樁懸案,從這批卷宗中最早的天授十二年開始便有記載。
并且按照記載的內容來看,天授十二年也不是懸案真正的!
至于懸案的內容,則和第五坊的乞丐接連失蹤有關。
根據(jù)卷宗內容的描述,第五坊的乞丐經常會有失蹤的情況發(fā)生,以至于第五坊的丐戶數(shù)量,遠不如其余八坊。
正常情況下,其余八坊的丐戶,常年維持在兩百到三百人之間,這是乞丐加上流民數(shù)量的總和。
然而第五坊內的丐戶數(shù)量,從天授十二年到天授二十八年之間,始終沒有達到過三位數(shù)!
可惜的是,卷宗里記錄的信息并沒有詳細到‘人’,丐戶僅僅只有數(shù)量的記載,卻沒有具體的姓名、年齡、體貌特征等個人信息的描述。
這導致蘇清和沒辦法通過翻閱卷宗的方式,搞清楚第五坊乞丐的流通性,以及每一名乞丐在第五坊的平均存活年限。
第五坊的乞丐和流民一定是在不斷涌入的。
因為這里的乞丐和流民數(shù)量最少,競爭自然不激烈,再加上商賈和官吏比較多,光是每一戶府里日常倒掉的泔水、都能養(yǎng)活許多乞丐和流民。
如此情況下,城內的乞丐和流民四處乞討,總會有那么幾個比較機靈的,能發(fā)現(xiàn)第五坊更好活。
但在這樣的數(shù)量補充下,第五坊的丐戶仍然無法破百,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,蘇清和認為他都有足夠的理由、說服封如宗相信,是有妖魔作祟,潛伏于第五坊中,捕食乞丐和流民!
“有什么發(fā)現(xiàn)嗎?”
正當蘇清和兀自思考的時候,封如宗的聲音適時響了起來。
神思盡收,蘇清和一臉淡然的拿起卷宗,將記載著第五坊乞丐失蹤案的那兩頁內容,呈到了封如宗的眼前。
同時緩聲開口道:“大人,確實有一些發(fā)現(xiàn),我覺得……這件案子恐怕沒有記載的那么簡單!”
喜歡我有一鼎煉妖壺請大家收藏:()我有一鼎煉妖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