蘇清和沒有就這個話題跟吳啟深談。
因為在蘇清和看來,‘和尚’其實就是所謂‘佛’的延伸。
當(dāng)然,絕大部分的‘和尚’并不是真正的‘和尚’。
只不過是看到信佛有利可圖,于是偽裝成了信徒,混進了‘和尚’這個群體之中。
再利用‘和尚’所具備的一些特殊性,來為自身謀取利益。
然而任何時代,任何時空,‘假和尚’都要永遠比‘真和尚’多得多。
那么延伸出來的各種問題,難道就跟‘真和尚’無關(guān)嗎?
總不能好名聲全是你的,壞名聲卻盡數(shù)撇清,這不符合因果的邏輯。
再加上蘇清和前一世里是社會主義接班人,標準的無神論者,對于宗教有著天然的反感。
哪怕穿越來到這個世界后,開始對無神論有所懷疑,短時間內(nèi)依舊很難改變他的情感傾向。
考慮到吳啟的情緒似乎偏向于‘佛’本身存在著正面意義,出于對榜一大哥的尊重,蘇清和當(dāng)然得果斷轉(zhuǎn)移話題。
否則領(lǐng)導(dǎo)夾菜你轉(zhuǎn)桌、領(lǐng)導(dǎo)聽牌你自摸、領(lǐng)導(dǎo)敬酒你不喝、領(lǐng)導(dǎo)叫爸你叫哥,那這以后還怎么賺金票?
素齋是在后院一間禪房里吃的。
口味勉強稱得上湊合。
五個大男人,就給做了六菜一湯,全素的情況下米飯管夠……
一頓飯吃下來,蘇清和著實有點懷疑人生。
來到這個世界整整一個月了,只有在戲班子里生活的那幾天,伙食比不上這個。
后來隨著他開始貧富相濟,整日里不回戲班子住,伙食標準便重新直線上升。
嚴格算下來,他真的沒吃過幾天苦……
“十兩銀子的香油錢,就給吃這個?”
吃完了素齋,蘇清和剛剛走出禪房,便忍不住開口道。
吳啟站在他旁邊伸展了下筋骨,懶洋洋的說道:“素齋嘛,不光是放不了肉,五葷也是一點不能放的。蔥、蒜、韭、薤、渠,這五種常用來調(diào)味的東西都不能放,做出來的東西能好吃才怪。
不過吃素齋本就不是沖著好不好吃來的,主要是拜了佛,再來一頓素齋,凈化下自己,顯得心誠一些。沒準祈求的愿望就實現(xiàn)了呢?人有所求時,總會做很多看起來莫名其妙的事情。”
蘇清和一邊跟著吳啟往寺外走,一邊疑惑問道:“王爺,方才看你拜佛的時候,相當(dāng)?shù)膽?yīng)付了事??陕犇懔钠鸱鸾痰臅r候,又似乎對佛教還算認同?我這真是有點糊涂了,你對佛教究竟是個什么態(tài)度?”
吳啟嘆氣道:“我不信佛,然而佛教自有其可取之處。特別是眼下這樣的局面,在暫時無力改變底層百姓生活現(xiàn)狀的情況下,只能想辦法讓盡量多的百姓變的麻木、習(xí)慣于自我欺騙,借此減少底層百姓因為活不下去而扯旗造反的次數(shù)。
即便百姓們真的活不下去了,也要讓他們啃樹皮、吃草根的堅持,乃至易子而食、插標賣首,這些都是能夠接受的。別烽煙處處、遍地亂民就行。死掉一些百姓,對朝堂袞袞諸公來說,不是什么大事,但絕對不能影響到大周整體的穩(wěn)定?!?/p>
蘇清和明白了吳啟的意思,也能體會到吳啟說出這番話時的那種煩悶的情緒。
很難說吳啟的想法是錯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