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因認識謝津其實是在一個夏天,那年她十六歲,性格敏感,自卑且自傲。
那是徐因生命中最糟糕的一段時光,糟糕到她時刻想沖出房門,在一個天臺或者水庫旁,一躍而下。
徐因曾玩笑似地對謝津說,她的生命是從遇到他的那一天開始,發(fā)生改變的。
這句話是真的。
自從父親意外去世開始,徐因就和母親羅廷蕓相依為命。
母親的脾氣原本還算平和,丈夫去世后卻變得格外易怒刻薄,稍有不順意就暴跳如雷,將所有的過錯都歸結于徐因。
徐因那兩年最常聽羅廷蕓說的話就是“都是因為你才會這樣”和“你要是再不聽話就從我家滾出去,愛認誰當媽就認誰當媽”。
失去了愛人的母親,將生活中全部的不順意全部傾瀉在女兒身上,否定著徐因的一切,包括她的理想。
如果不是徐因最開始學習繪畫時父親還沒去世,家中對她的愛好鼎力支持,徐因想她可能這輩子都走不上這條路。
徐因記得自己小時候并不算是一個乖孩子,她頑劣,爬上爬下,和欺負女生的男同學打架,鬧到被罰在升旗儀式上作檢討,把母親氣得抄起掃把打她。
然而掃把棍子都打折了,徐因仍是個猢猻成精。
可這樣一個愁壞了老師和家長的孩子,在父親去世后的第二年,逐漸變得溫順、沉靜。她不再反駁母親的任何一句話,只求她不要像丟下她上一個孩子那樣,也丟下她。
她已經(jīng)沒了父親,不能再失去母親,那是她最后的家人。
對于繪畫的堅持,大概是徐因自父親去世后,第一次違背羅廷蕓的意愿。
然而孩童的反抗是微弱且無力的,任憑怎么吶喊發(fā)出聲音,傳在大人的耳邊時細若蚊蚋。
羅廷蕓并不理會徐因的言語和想法,她焦頭爛額地周轉(zhuǎn)在家庭和工作之間,對女兒的一切都暴力鎮(zhèn)壓,命令她“懂事”“聽話”。
13歲的徐因,在日記本中將母親比作怪物,分明一樣長著耳朵和嘴巴,卻無法溝通。
后來日記本被羅廷蕓發(fā)現(xiàn)撕碎,劈頭蓋臉扔了徐因滿身。
紙屑紛亂地落在衣領和頭發(fā)上,臉上也火辣辣的疼,徐因站在那里,身前是面容模糊極度憤怒的母親。
徐因莫名其妙地想,日記本上帶的密碼鎖好沒用處,卡子一撬就開了,浪費她的錢,本子她才寫了十頁不到,早知道去買炭筆了。
鄰居過來敲門,問是怎么了。
母親就撿起遞上的紙屑,怒目圓瞪,和鄰居痛斥徐因是養(yǎng)不熟的白眼狼、不孝子,罵自己親媽是吃人的野獸和怪物,說恨不得死的人是媽媽。
一字一句,言之鑿鑿,講得徐因自己都有點懷疑她是不是這么寫了。
鄰居看徐因的目光逐漸變得古怪,徐因摸了摸臉頰,又擦掉唇角的血跡——她剛剛不小心把嘴唇咬破了。
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,但基本半棟樓的人都知道,602那家的小姑娘,是個詛咒自己親媽去死的白眼狼。
從那之后,母親徹底斷了徐因畫室的學費,逼著徐因向她低頭。
徐因也是個倔的,你不給我錢我就自己賺,給同學代寫代畫作業(yè),周末則拎著畫具去附近廣場給人畫像畫鞋子,扣扣搜搜地攢畫室的學費。
畫室老師對她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,允許她學費一周一交、半月一交。
有時候?qū)嵲跊]錢,徐因就克扣自己的伙食費,一學期過去,她成功把自己餓瘦了兩圈。
于是在那年春節(jié),當羅廷蕓領著徐因去給她爺爺奶奶拜年時,兩個老人家被徐因的樣子嚇了一跳,問她是不是臨近中考,學習壓力太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