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者沉吟:“老先生不是去打酒嗎,怎么帶了……一朵紙花回來?”
青衣管事立馬一五一十的道出見聞。
不多時。
“行了,我知道了,辛苦了,下去吧?!?/p>
柳子安揮了揮手,青衣管事恭敬退下。
“藍色的蝴蝶紙花……老先生這是被勾起了什么回憶,還是說……和劍有關(guān)呢……”
他站在原地,臉色若有所思。
片刻后,錦服青年搖搖頭,放棄了探究,轉(zhuǎn)身離開。
不過他卻并沒有立馬下山。
柳子安拐了個彎,沿著某條人跡罕至的山道,往山上走。
甲一劍爐所在的這座山,名為小孤山,與城郊擁有東林寺的大孤山名字相似,位于蝴蝶溪的西岸江畔,與對面的彭郎渡遙遙相對。
柳家大宅也建立在此山,不過卻是在山肚位置,靠近山腳,并且在西面。
小孤山東面,則被古越劍鋪的一座座劍爐占據(jù)。
柳子安沿著山脊的小道,盯著呼嘯的風(fēng),一路來到山頂。
山頂處立有一座孤廟。
看門口破舊的匾名,這是一座龍王廟。
然而卻并不屬于任何一個大周朝官方計入祀典的祭祀神明。
(請)
一百零二、儀式與祭品(已大修)
換而言之,這是一個官府口中的淫祀。
不過若是有在龍城縣居住時間久的老人在此,見之定會不禁兩股戰(zhàn)戰(zhàn)。
這座龍王廟當(dāng)年在龍城縣,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。
那是狄夫子還未被貶低龍城縣令之前。
總所周知,吳越之地尚淫祀,病不療治,聽于巫覡,更有甚者,殺人祭鬼。
江南道不少偏僻州縣的鄉(xiāng)鎮(zhèn),都有這類淫祀。
曾經(jīng)水患頻發(fā)的龍城縣也是如此,甚至根據(jù)龍城縣志記載,龍城縣的名稱就是由此而來,以前的百姓們認為龍城年年水患,都是龍王之怒,需要定期祭祀供奉。
于是當(dāng)年在龍城縣,百姓信奉龍王,便有一群祭司以龍王為名,獲得民眾信任,建立了龍王廟。
并且城中無論大小事,都需要從祭司口中以龍王名義發(fā)號施令,即使是城中大小官吏上任,都不得不屈尊俯首,先拜謁龍王與祭司,然后才能走馬上任,讓百姓信服。
這一切,直到狄夫子就任龍城縣令,經(jīng)過一番精彩的爭斗,最終鏟除了那一群蠱惑人心的祭司,燒毀了龍城境內(nèi)的所有淫祀,一掃歪風(fēng)邪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