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十幾歲的秀才有不少,但是十幾歲的舉人卻不多見,因為年紀(jì)太小,根本沒有太多時間博覽群書,厚積薄發(fā)。
柳靜庵知道賈琮這次去金陵大慈恩寺為憲孝皇太后抄經(jīng),短則三月,多則半年,耽擱的時光可不少。
科舉治學(xué)如逆水行舟,不可有一日懈怠,不然就會事倍功半。
于是就趁著這幾天時間,幫他梳理學(xué)術(shù)框架,教授八股制藝要點,策論根基之法。
又將自己平時寫的各種心得要理整理出來,讓他帶去金陵研讀。
如此,賈琮在柳家一待就是三天,直到賈府來人報信,說禮部傳信,讓他下午至禮部祠祭司公干,他才匆匆返回東城。
……
賈琮回到賈府稍作整理,便去了禮部南院。
接見他的竟是禮部祠祭司郎中劉繼祖。
自從禮部大宗伯李繼宗閉門養(yǎng)病,禮部的二號人物左侍郎郭佑昌,就建造大慈寺一事與嘉昭帝達成一致。
于是大慈恩寺的奉養(yǎng)禮矩之事,就成了禮部眼前最重要的公務(wù)。
而賈琮這位皇帝敕封奉議郎,所行抄經(jīng)祈福之事,又是相關(guān)禮矩中重要一環(huán)。
所以禮部才會派一個正五品司官,親自和他對洽相關(guān)事宜,不可謂不鄭重其事了。
因?qū)W子舉告之事,賈琮和禮部也算是同舟共濟,他又是禮部左侍郎親點案首,和禮部自然多了些香火之情。
這位祠祭司郎中,對賈琮這位年輕得過份的案首奉議郎,頗有親近好感,雙方交流也很順暢愉快。
這次賈琮需至金陵抄寫的佛經(jīng)共十二部,都是從《大正藏》中精選出來祈福經(jīng)卷。
其中最主要的如《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(jīng)》四卷、《地藏菩薩本愿經(jīng)》二卷、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(jīng)》二卷等。
必須在大慈恩寺動土奠基時開始抄寫,至寺廟主殿開光落成結(jié)束,歷時四個多月,抄經(jīng)的時間倒是十分寬裕。
最后又確定十日后啟程去金陵,因工部營繕郎秦邦業(yè),要至金陵負(fù)責(zé)督造大慈恩寺,賈琮可與之同行,坐官船沿江南下。
賈琮心中一動,這個工部營繕郎秦邦業(yè),不就是秦可卿的父親。
本書為歷史架空。讓各類百度考據(jù)專家失去施展才華的機會,深表歉意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