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99年3月28日,遠在京城的俄國外交大臣伊茲伏爾斯基接到了措辭嚴厲的一封電報。
通過電報他得知了俄國國內(nèi)情況的緊急,也明白了俄國政府高層目前的態(tài)度。
于是在翌日一早,他就去了中國外務部求見中國外務大臣張佩倫。
“外務大臣閣下,這一次來見您,是為了目前我們兩國正在進行的戰(zhàn)事!
這場戰(zhàn)爭,給我們兩國都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了。
我國沙皇陛下認為,為了我們兩國的傳統(tǒng)友誼著想,是到了結束這場戰(zhàn)爭的時候了!”
俄國外交大臣伊茲伏爾斯基說道。
“外交大臣閣下,一直以來,我們中國都是很有誠意的想要和俄國結束這場戰(zhàn)爭的。
只不過,貴國不答應我們所提出的條件而已。
這就怪不了我們了!”
外務大臣張佩倫一臉的微笑。
“外務大臣閣下,具體的條件,我們可以再談判。
即便有分歧,我想我們很快就能夠達成一致的!”
俄國外交大臣伊茲伏爾斯基連忙說道。
首相謝爾蓋?維特已經(jīng)向他下了最后通牒了,如果還無法和中國人達成一致的話,那么,他就等著上絞刑架吧!
“呵呵!
貴國能夠這樣想,實在太好了!”
張佩倫笑著說道。
很顯然,俄國這種低頭服軟的態(tài)度,讓他非常的滿意。
“那外務大臣閣下,我們現(xiàn)在是否就可以對兩國停戰(zhàn)的條件進行談判了?”
俄國外交大臣伊茲伏爾斯基試探著說道。
盡管,看到張佩倫那一臉笑容的樣子,他心里非常的不爽。
但是,他現(xiàn)在也沒有辦法,誰叫俄國現(xiàn)在處于弱勢,處于危境當中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