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國海軍并不知道,此刻英國海軍的主力也已經進入了北海,雙方的艦隊正在接近當中。
大戰(zhàn)即將開始。
希佩爾中將的旗艦是‘德弗林格爾’號戰(zhàn)列巡洋艦,這是德國海軍最強大的戰(zhàn)列巡洋艦,滿載排水量達到了三萬一千噸,武備為4座雙聯(lián)裝305毫米主炮。
14座單裝150毫米副炮,12座單裝88毫米速she炮。
水平裝甲最大厚300毫米,甲板裝甲厚80毫米,炮塔裝甲厚150毫米。
最高航速為26節(jié)。
“鄧少校,你認為這一次帝國海軍和中國海軍比起來,誰更強大?”
在‘德弗林格爾’號戰(zhàn)列巡洋艦的艦橋上,希佩爾中將向身邊的一個亞洲青年男子問道。
希佩爾中將現(xiàn)年才49歲。
正是精力充沛的時候。
即便現(xiàn)在是凌晨時分,但是他卻一點睡意都沒有。
他身旁的亞洲青年男。
是中國海軍派遣到德國的觀察團中的一員,來自中國海軍部的鄧忠生少校。
1880年生人,1898年以全優(yōu)的成績從中國國防大學海軍系畢業(yè)并得到了帝國皇帝李光宗親自授予的“優(yōu)秀畢業(yè)生”
證書,同年鄧忠生開始進入中國海軍服役,在太平洋艦隊“青龍山號”
重巡洋艦上擔任航海長。
同時他是中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鄧世昌最小的兒子。
優(yōu)秀的成績加上深厚的背景,讓鄧忠生一躍成為了帝國最強少壯派軍官之一,這一次歐洲大戰(zhàn),李光宗特意安排他加入中國軍事觀摩團,目的就是為了讓他觀摩英德海軍的戰(zhàn)法,對他進行“留學深造”
。